从最微小的植物花粉化石到最巨大的恐龙化石,使我们目睹到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形态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展示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同时启迪人们展开了无穷的联想。
人们在搜集化石的时候,把兴趣更多地放到肉眼可见的目标上,这不奇怪,因为体形庞大的动植物化石最容易吸引人们的视线。但这无形中冷落了那些体形小、肉眼难以寻见的化石。世界上最小的化石只能用毫米或微米度量,必须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和研究。微体化石是化石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无脊椎动物中的有孔虫、放射虫、牙形刺等,植物的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以及某些藻类等都是常见的微体化石。一些更微小的菌藻类化石是超微化石的代表,所有这些化石,构成了五花八门、奥妙神奇的另一个世界,就象童话故事中的“小人国”。微体化石是人类探索地球上生命发生和演化的关键环节。
在化石的“巨人”领域里,可以发现许多世界之最。软体动物门中的头足类有许多“巨无霸”,古生物学家在头足类繁盛的奥陶纪地层发现过体壳长达10米的鹦鹉螺。在奥地利的戈绍盆地,人们曾发掘出世界上最大的菊石,它们的壳是旋卷型的,直径超过了2米,如果没有沉积物充填,可以躺进去一个人。
在鱼类化石中,原始盾皮鱼类出现在泥盆纪,其中节甲鱼的体型最大,长度可达10米,我国四川江油县就发现过这种鱼化石。鱼类中的重量级冠军是鲨鱼,产于第三纪地层中的著名白鲨化石,在张开的嘴中可以站立一个人,其身躯之高、身体之长就可想而知了。
爬行动物在中生代繁盛一时,恐龙是众所周知的庞然大物。当然,恐龙也不一定都是很大,近年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加拿大边境地区考察发掘到一批珍贵的袖珍恐龙,其中有一只恐龙从足印化石测量出其足长仅2厘米,整个身躯不过和麻雀一样大。
最大的恐龙当属食草类恐龙,在我国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陈列的标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府峨嵋龙,它身长20米,高10米,估计它的体重在40吨左右,但它只是亚洲第二号恐龙,目前亚洲最大的恐龙是合川马门溪龙,这条恐龙“巨人”全长22米,光是脖子就有9米长,如果把它的脖子伸直,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估计活着时的体重有50吨。197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曾发现了巨大的恐龙骨骼,研究认为,这是食草类恐龙腕龙的化石,根据对骨骼测量后的推算,它的体长可达30米。七年后又在这一地区发掘到新的骨骼材料,据信这条恐龙长达30.5米,头以下的高度就达18米,被称为超级恐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86788.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
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