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以研究性学习引领师生角色的转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更新,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有指导策略。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促进者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在师生关系中是绝对的权威。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使得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因为它带来了对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大冲击,也带来了对原有育人模式的重大挑战。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更新

(一)打破“神话”——具有正常心态

凡是指导过研究性学习的老师大概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无奈、失落!因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选择的课题可能不是教师规定的,是教师不了解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教师也不会处理的;研究的结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能是教师也解释不清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完全垄断,失去了平日里指导学生时的游刃有余,更失去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地位。这种状况的出现使许多教师感觉到原有地位的动摇,但却又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从而丧失信心,进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停滞不前。

其实这都是“好老师的神话”在作祟。因为在人们的思想中,教师总给人一种“神圣”、“崇高”的形象。因此,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比一般人好,应该超脱人性的一切弱点,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超强的理解力、要多才机智、要公正爱心------总之,要完美。但从切实可行的角度看,除非是出于蓄意的表演和自欺,其实事实很难真正作到的。可这种人为为教师套上的“神圣”的光环,却将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陷入了“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知识更新的加剧,任何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试、自我学习,以更积极的方式生存和发展。没有谁会永远站在权威的地位而永远不动摇,教师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打破“好教师”的神话,冲破“权威”对自己的束缚,正视自己的不足,抱着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融入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去,成为学习者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去接受新的观念、学习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这不但冲破了师生间对立的角色界限,为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也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储备知识——具有知识水平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个课题的研究需要相关主导学科的许多深层次知识,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教师传授变为多元角度获取,因此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一个课题的研究又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传统的教师只需懂得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的状况在研究性学习中已不能胜任。可见,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储备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发挥“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的“瓶颈”。这也迫切要求我们去扩大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

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研究过程。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感觉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前沿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知识。因为任何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应该有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都离不开辨证的思考方法,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大大缩短探索的过程,启迪理论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正是我们学生应该掌握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另外作为指导教师还应该具备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包括一些自然和社会常识、交际的礼仪、审美的情趣以及文学艺术、生理卫生、音乐体育、时事政策等知识,总之,凡是教育对象感兴趣的,教师均应有所涉及。当教师具有了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但为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也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提供了智力上的支持。

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量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也离不开教师卓有成效的指点与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良好正确的指导策略会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助力。

(一)积极介入策略

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允许并且鼓励学生自行选择研究专题、自由组合研究小组、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力求变革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格局。但正因如此,有些人主张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将活动的主动权完整地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应介入、更不能干预学生的自主研究,这种非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显然过于简单。事实上,没有教师的点拨与辅导,学生的研究就可能蜕变为一种盲目的行为。当学生面临困境需要帮助时,如果教师素行不干预政策而坐视不理,这无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的一种失职。因此,教师应当以积极的姿态介入研究性学习并把握好介入的度。对学生从研究专题的确立到研究活动的实施以至研究成果的总结,必须全程跟踪、及时引导、适度点拨。教师应学会扮演顾问和学习伙伴的角色,用有效的指导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铺平道路。

(二)步进辅导策略

所谓步进辅导策略,是指教师要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在不同的阶段给子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之能够最终完成研究专题。研究性学习不是可以一次性完成的活动,通常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教师的辅导也不能是一次性的,必须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步进辅导策略强调,教师的辅导应是分步骤实施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辅导不能采用一步到位的办法,必须伴随研究性学习的进度分段展开,在不同时间段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在变化的。这样,教师给予学生的辅导才会是及时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那么,教师的辅导应分几步实施?每一步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根据调研和相关理论一般将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划分为十个具体的步骤。

(三)适度指点策略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学会“点到为止”,给学生留出发挥其主体作用的空间。1.创设问题情境,但不拿出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营造宽松的提问氛围,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途径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让他们经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2.提供查寻线索,但不直接呈现资料。任何研究都是建构在信息资料基础之上的,除少部分信息资料必须由教师提供以外,教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指明线索,引领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同学、家长、社会机构等多种渠道去收集资料、获得信息。3.引导思路、介绍方法,但不给出研究结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理应是主角,教师要当配角。专题研究的全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开展的,教师可辅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选择研究专题、推介研究方法。

总之,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的角色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师生之间在共同的探讨活动中,获得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74613.html

相关阅读:高一政治知识点
2016年1月5日时事政治(国内)
高中政治巧记政治常识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时代主题
高中政治知识点:国际组织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