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共分为《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100多万字,内容多,怎样才能把握这些众多的知识,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呢?显然,大家都知道一个必然的常识那就是记忆。有了记忆,就有了知识;没有好的记忆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成就。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忆,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记忆的几个主要方法介绍如下,希望对同学们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复述记忆
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为了记住这些知识不少同学采用机械记忆方法,一般收效不大。培养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因此,培养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
如:在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只要对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自身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经济、政治模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资本主义国家一度出现相对稳定有了充分的记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以提高发展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的目的,建立的资本主义的现代经济模式所取得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由此而消失。这些知识的记忆要点是:(1)1929~1933、(2)事件是《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柯立芝繁荣,这样将历史知识分解复述记忆,更能使我们记忆犹新。
二、图示记忆
利用图示或提纲,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在课文知识点构成较多的情况下,如果依据各点整理笔记,可能会出现密密麻麻一大串知识要点,反而不易──记清。而纲要图示正好可以补其不足,扬其所长。纲要图示的特点是利用图像结构,概括要点知识。如:《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阐述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以及新兴的非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依据这些相关知识可构建为以下提纲:
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回顾和对殖民体系崩溃原因的分析,能提高我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这种图示是将教材中贮存的大量知识信息,进行精心提炼,加工浓缩,将提出来的知识要点,以单词、短语、符号等信号表现形式,不仅依照知识纵向联系,而且注意知识的横向关系,交错关系。通过科学的编排,组合成大小不同的系列直观视觉图像。视觉信息表现知识内容,图像体现整体结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体现信息的流通传导过程。用在教学上,可以改变以语言听觉刺激为主的教学传输形态,转变为以图像视觉刺激为主的传输形态。
显然,绘制和使用纲要图示图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浓缩知识点,表现以单词,短语,数码等信号。浓缩的知识点应该根源于课本,否则,就成为无本之源。浓缩的过程是知识的精炼过程,知识的再组合过程,不是简单的浓缩,而是本质的东西,知识点之间要反映史实逻辑发展的脉络。
(2)在制作过程中需用最简明的文字或符号按各知识点之间的科学性、逻辑关系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方框图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每一章节的纲要信号图像一棵根、茎、叶具全的大树,既枝叶繁茂,又枝干分明,次要知识以主要知识为核心,自然地和谐地展开,
(3)科学编排:纲要图示要求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繁为简,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把握,并达事半功倍之效果与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时间记忆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把握好时间概念,对于掌握历史知识同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文中每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代都联系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把年代与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成鲜明的、生动的时间概念。例如,1840~1842年,它既是中英鸦片战争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又是中国历史由古代史进入现代史的转折时期。更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时期,即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学习中把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联系起来,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历史年代表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而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将历史事件的异同,把区别和相似之点分别集中在一起,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组成简单明了的对照和联系,使知识条理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为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好表格,整合知识结构表现出历史现象之间的横向联系,以更清晰地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利于从时间上进行联想。常用的时间表格有:
1.大事年表(参阅课后)。
2.朝代顺序表:即将某一国家的各个朝代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制。例如中国古代史可列为: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商(约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7年)-西汉(前202~9年)-东汉(25~220年)三国(220~280年)等。
3.历史大事与时间顺序表等。
总之,在历史复习中,要记住的事件及时间多,只要我们能借助时间表概念,均能牢固记忆,达到较好的效果,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就可以避免死记硬背。
四、专题记忆
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以下几个专题:第一专题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专题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第三专题三农问题、第四专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第五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史(农业)、第六专题亚洲的崛起、第七专题改革开放、第八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济领先的文明等进行复习。也可分为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个专题。各部分我们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我们记忆和认知历史。
五、分类比较记忆
分类比较,是确立事物之间的同异和关系的过程。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比较区别,加以辨别。因此,对知识点的分类比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我们可用分类比较法来分析把握,非洲年。大家知道1960年因为持续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席卷非洲大陆,本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它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非洲国家在争取独立运动中有不同的特点,由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出现部分交叉现象,我们一时难以准确分辨,容易混淆。为此在分类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所要比较的事物的特征并加以联系,通过分析比较与综合概括,能正确掌握各种知识,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六、口决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
例如关于苏联成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乌外两只俄(屋外有两只鹅)。
这首歌诀便于记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七、联系记忆
历史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发生或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是在一定背景下、通过一定人物的活动下发生的。这一事件的结果影响,往往就是下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或原因。其知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各知识点有着相互联系的。联系记忆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则可采取的方法。
第一、前后联系理解记忆
将历史知识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前后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如根据美国在二战中的有关史实,可得出美国在战后经济实力增强的原因:是由于美国参战较晚,本土未遭战火破坏;并且通过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法案,大做军火生意,发战争横财。而其他原有强国或因战败、或因遭战火破坏、战争消耗损失惨重,因此相比这下,美国在战后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由此攫取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通过在这种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就能掌握好所学知识,且不易忘记。
第二、条理分析化繁为
对一些内容较多的问题,可将历史知识条理化,要点化,每一知识,可分解成几个要点,并根据前后顺序标上序号。每一要点找出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就非常容易掌握。如:记忆诺曼底登陆以及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作用:其作用:可记为拖住了德军、支持了苏军、消除了威胁、鼓舞了斗志。这就是第二战场的开辟,拖住了法西斯德军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也消除了德军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同时,它也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以后,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如我们在学习中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相连和相关的联系,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联系,就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八、识图记忆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的特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常见的是史料记载或历史图片。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图片这一中介物去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图片虽然多为片断性的,但它却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此,在历史科考试中,经常要求我们通过历史图片,分析现象来解决问题。
如:右图为敦煌壁画里的《揩牙图》。据专家研究,刷牙习俗始于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其传入时间至少不晚于()
a.西汉b.东汉
c.南北朝d.唐朝
【解析】解题时应注意至少不晚于这个时间要求,我们可以依据时间进行比较,可知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而敦煌石窟开凿于南北朝,多数完成于隋唐,故d符合题目要求。
具体来讲,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仔细阅读全部材料,不仅要读正文,还要读图片读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题示材料中的任何细节。
②在读材料的过程中,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且根据这些关键词所揭示的信息很快很好地联系教材内容,要知道就材料而读材料是不行的,命题者所选的任何材料或多或少的与教材有联系,反映教材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
在识读图片材料时,既要遵循解答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又要结合图片的特点,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们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以增强我们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说理分析的能力,以及增强处理材料的能力。
总之,快乐的记忆永远不忘,讨厌的记忆眨眼消失。相信这是人们从经验中得出来的不争的共识。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是这个道理。兴趣的有无,绝对是学习、记忆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因素。
学习如果充满了趣味,有谁还会讨厌学习呢?记忆如果洋溢着乐趣,大脑皮层就会产生更强的兴奋中心,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学习、记忆。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效率更高、保持更久,并能发现和掌握其规律。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 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回答时要把相应的问题讲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层次清楚,最好分要点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解题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学们,只要你们对历史学习付出极大的热忱,有信心和决心,肯努力,讲求方法,你们一定能学好历史,并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74586.html
相关阅读: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