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历史教学中的“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认识;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构建关于过去人事的表述。要了解历史的过程,就必须认识到历史资料的作用。只有理解了史料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特性;理解了历史知识的本质特性,才能真正认识历史的真面目,从而体现学习历史对人们的真正价值。

史料是构建历史学的原始素材,也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源泉和依据。认识、了解史料,即是去认识史料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去认识、了解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新构建。然而,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因此运用史料以重新构建过去所涉及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其中包含两项主要工作:一是对史料的鉴别,二则是对史料事例的说明和诠释。

史料教学是注重史料的选择、甄别、分析、判断与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探讨历史问题,习得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学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它代表着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跨世纪之际,中、美、英三国相继出台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它们都十分重视史料的运用。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与发现式学习"探究模式"(mode of enquiry approach)的理念相一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史料被引入教学之中。一些历史教师让学生通过史料感受历史学家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记诵事实,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评价证据,分辨"事实"与"说法"的差异,即通过理性的思维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想象来理解以往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英国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伦敦大学教授狄更斯和李彼得等撰写了《历史课中的证据》一文,指出原始史料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兴趣、阐明主题和解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是一种证据。学生可以查看原始文件、统计资料等,以便掌握一些历史研究的技能。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学做历史学家的工作;也可以说,通过有限度地运用史料,学生可以学到历史学家的观点和方法。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是"给予",那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而在积极探究的理解中,学生通过运用史料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他们会感到有兴趣。许多教师更认为,学校的历史教育应该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脉络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史料的核心意义是:由于学生不能仅仅是被教导固定化的知识,还应该被教导探究、分析历史知识的方法,而这便涉及了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因为学生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直接经验,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分析历史知识的方法。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历史学科中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都比较熟悉,它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体现不够。中学生长期以来"喜爱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状况也与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密切相关。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被列为当前中国历史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甄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学生通过对一定史料的研读,逐渐培养起一些基本的史料阅读能力。比如,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理解能力,运用基础知识说明阐述历史事件、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能够逐渐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发表独立见解的自主创新意识;归纳概括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历史知识的基础来源,史料已经成为历史教学必须依赖的重要课程资源。将史料引入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 它成为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和途径。

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选用哪些史料才适合于中学生的接受水平,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就需要历史老师进行认真的考虑,如何选择最有价值的史料,反映出一个历史老师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功底,也渗透了历史老师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运用初始资料和处理证据问题能给学生一种真实感、再现感,而这是第二手资料所难以做到的。处理特定历史时期的证据,能使学生了解那一历史时期的许多方面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探究正在研究的问题。第二手资料不容易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想象和行为联系起来,而第一手资料和初始资料,只要处理得当,是可以做到的。教师在选择和指导研习史料时,要通过广泛的考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比较、剖析、鉴别。分析时应注意看其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然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的取舍。只有在史料的真实性得到充分鉴定后,才能利用它们对史实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否则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所做的一切都将劳而无功。同时,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无限制地滥用史料,这样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该注意合理取舍,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53847.html

相关阅读: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