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应急监测必须迅速查明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工作实践,笔者以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做到六忌:
一忌应急监测人员思想麻痹。突发性污染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在各行业、各企业,监测人员切忌麻痹大意,应切实增强应急监测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要将应急监测的理念融入到环境监测科研工作中去,建立突发性污染事故状态下本区域空气、河流水质预测模型,探索本地环境容量、本底情况与污染物浓度降解情况的相关性,为领导超前决策、超前应对提供技术依据。
二忌应急监测技术储备不足。应急监测涉及面广,并且工作时间是工作人员无法控制的。因此,应急监测的各层面人员技术储备必须充足。首先,技术人员要适应在复杂的环境下使用不同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开展检测工作。不能指望用单一方法、单一仪器进行应急监测。其次,管理层要充分考虑到应急监测长期作战的可能性。长时间、多样品的连续分析,对检测人员的精力和体力是一个挑战。因此,管理层要合理安排应急检测团队,明确几个检测小组轮流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尽可能地使监测人员多掌握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能,随时能应对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三忌应急监测现场指挥慌乱。在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时最怕慌乱,也最容易慌乱,必须统一指挥。突发污染事故指挥部的领导成员可能对污染物危害、分析项目、浓度水平并不了解,而专家的意见又不能及时反馈,导致贻误战机或片面夸大影响。这就需要成立专家组,由专家组成员尽快提出应急监测实施方案和处理意见,现场指挥部依据专家意见组织实施,各部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忌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匮乏。应急监测不能仅靠现场快速分析仪器及设备,也需要实验室分析进行配合。这就要求应急监测分析单位既要配备现场快速分析仪器,又要配备实验室专用分析仪器,并且保证各种要求的正常运转。在整个应急监测过程中,实验室后备人员要及时和前线人员联系,及时补充应急监测用品。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急监测人员切莫疏忽大意,要注意人身防护,按照规范要求配置防护设备,在分析易挥发的污染物时要佩戴口罩、眼罩等防护用品。在现场采样时,应注意周边环境及人身安全。
五忌应急监测质量管理失控。快速分析是应急监测的首要因素。应急监测在快的同时,又要确保准。一般而言,应急监测分为事故处理阶段和环境污染评价阶段。在事故处理阶段,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领导层提供决策所必需的应急监测数据,可简化分析步骤,甚至在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可以采取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来分析样品。而在环境污染评价阶段,污染事故已得到控制,应急监测工作的重点就要以准为主。领导层希望能全面掌握污染事故对环境影响的真实情况、措施处理及效果如何。此时,数据不准会引起误解,甚至产生大的污染纠纷。
六忌应急监测数据信息封闭。注重信息宣传,及时将数据告知领导层、公众和媒体,用权威性的监测数据制止可能出现的谣言,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后勤人员要及时将应急监测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类、归档,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70052.html
相关阅读: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