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
世故人情”
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
虚伪”
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
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
相敬如宾”
,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
来而不往非礼也”
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

人生是做戏

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

我是很有诚意的

,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4.
如何理解

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在文中的含意。(
4

)
15.
文章围绕

诚意

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6

)
l6.
文章说

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6

)
17.
作者认为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6

)
参考答案:
14.
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15.
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16.
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或有些人认为

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17.

6
分)


1
)辩证
(
对比
)
思维

分析
(

) (2)
包容态度

分析
(

)
六、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l6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57464.html

相关阅读:“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