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琪
“
什么是哲学”
与“
什么是物理学”
、“
什么是化学”
、“
什么是文学”
的不同,就在于“
什么是哲学”
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包含着哲学的全部问题;讨论“
什么是哲学”
,本身就是讨论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不是哲学问题。
“
什么是”
,这个“
是”
字是现代白话文创造出来的;古汉语中没有用过“
是”
字。为什么会有了这个“
是”
字呢?这和对西洋文字的翻译理解有关。上外语课,到处都能遇见“what is”
,“there is”
这样的句子。这里面“is”
是系动词,可以理解为“
是”
、“
有”
、“
存在”
。
全部问题就出在这里:哲学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
是”
,什么是“
有”
,什么是“
存在”
的问题;为什么会讨论这些问题呢?因为我们离不了使用“what is”
这样的句子。所以哲学问题首先和我们使用的语言有关,我们的语言是一种什么结构,就会引出怎样的哲学问题。中文与西洋文的不同,使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就可能不同,有许许多多的西方大哲学家就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因为在我们的语言表述中没有系动词“to be”
。
“
什么是”
,一般来说问的都是具体的、大家公认的存在着的东西;有形的也好,无形的也好,反正是具体的存在物。当我们问“
什么是什么”
时,先已假定要问的这个“
什么”
是存在的;我们也都假定当我们这样问时,这个要问的“
什么”
作为具体的存在物是我们所要探究的对象,比如地球、物理、天文、心理学,等等。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具体的、有形或无形的存在物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或者说,当我们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存在物时,它还存在不存在呢?比如张三存在,李四也存在,还有王五,作为具体的人都存在着,那么它们能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还存在不存在呢?
这个道理能不能引申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
存在吗?它与我们每个具体的个人是什么关系?
哲学所要探究的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我们相信具体的存在物是存在的,为什么就不相信把这些具体存在物聚合在一起的存在物整体就不存在呢?是什么力量把这些具体存在物聚合在一起的?又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具体存在物之间有了各种不同的关系,比如因果关系,比如爱情、亲疏、友谊、敌对的关系,等等。于是,这里面就又涉及作为整体的存在与具体的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问“
什么是哲学”
时,是把哲学当成一个具体的存在物来看待的;但不要忘记,哲学所要探讨的又恰恰是那种作为整体的存在。
在西文中,是把“
存在”
与存在物严格区分开来的。我们的先哲严复先生把穆勒的《论自由》翻译成《群己权界论》,说明他已明确意识到“
群”
(整体性存在)与“
己”
(个体性存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群己”
关系是个政治哲学问题,“
群”
与“
己”
的存在是个哲学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凡是讨论“
存在”
问题,比如到底有没有这种作为整体性存在着的“
存在”
,我们是否可知它,它是什么,有无规律性,等等。还有我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也就是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均属哲学问题。它超越了我们的感官认识,超越了我们认知手段和科学仪器,更多与宗教的信仰、艺术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当然,我们称它为哲学的思辨。没有这种思辨,也就没有哲学。
(节选自《人民教育》
第20
期。陈家琪先生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导)
12
.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哲学所要探究的是 ;讨论哲学问题,需要运用 ,否则,就没有哲学。(4
分)
1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看来,哲学问题的引出,首先和我们使用的语言有关,哲学要讨论的问题是作为整体的存在与具体的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B
.语言的不同,使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就不同,西方有许多大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是因为在中国的语言表述中没有系动词“to be”
。
C
.当我们问“
什么是什么”
时,先已假定了这个要问的“
什么”
是存在的。这个存在的东西是具体的存在物,它是我们要探究的对象。
D
.我们把具体的、有形或无形的存在物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时,它们是否存在。作为具体的人都存在着,它们能否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14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讨论“
什么是哲学”
,本身就是讨论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不是哲学问题。哲学要讨论的是什么是“
是”
,什么是存在的问题。
B
.张三、李四、王五作为具体的人都存在,物理、天文、心理学作为具体的存在物也存在,它们作为整体的存在都是哲学要探究的内容。
C
.在西文中,“
存在”
与“
存在物”
是有严格区别的。严复先生可能意识到“
群”
(整体性存在)与“
己”
(个体性存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D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凡是讨论“
存在”
问题,都属于在讨论哲学问题。哲学问题更多与宗教的信仰、艺术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4
分)作为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或:整体性存在) 哲学思辨
13
.B
。解析:原文说:“
中文与西洋文的不同,使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就可能不同”
。
14
.C
。应该是“
严复先生已明确意识到‘
群’
(整体性存在)与‘
己’
(个体性存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54999.html
相关阅读: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