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 刘梦溪 ⑴ 王道 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但孟子当向各国的国君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 予岂 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
刘梦溪
⑴“
王道

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但孟子当向各国的国君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今天虽不是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世界总体大势,如俞曲园老人易箦之时所作绝句九章,则第六章

几家玉帛几家戎,又是春秋战国风。太息斯时无管仲,茫茫杀气几时终

,庶几近之。设若今天有策士向世界各国的

国君

推销

王道

,效果会如何呢?我以为那

后果

,比当气得发牢骚的孟轲好不到哪儿去。

以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由

国君

转到国民,转到人,转到人的个体生命。然而一提到人,我不得不说,如今人类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具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的剧烈反弹给人类带来的始料不及的灾祸;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两者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一个月前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是造化发给人类的警示信号,而且是把两个方面的危机交织在一起的一次预警。此时此刻,我们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但大智慧不会自然现身,而是需要人类去

证得



何以中华文化大智慧需要

证得

?《华严经》云: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这是说,人类本身并非不具备拥有大智慧的条件,只是由于自身的妄想和执迷,不能够

证得

。我说过,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华严》使用

智慧德相

一语,真是恰到好处。

证得

就是

证悟

,亦即俗所谓觉悟。不能

证得

,就是不能证悟,也就是不得觉悟。孟子说: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尽心》上)?,读
chèn
,即患病的意思。故郑玄注:

犹病也。

按孟子的本义,人的

德慧

存在于人的疾病之中。换言之,也可以说人的疾病是使人获得(或证得)德慧的必要条件。
Ks5u

说白了,就是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有可能达到

德慧

的境界(故达)。否则不过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所以马一浮说:

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

大家熟知的孟子的另一段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告子》下)讲的是同一道理。关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

证得

。能够

证得



多难

也可以

兴邦

。不能

证得

,执迷不悟,大智慧固然不能获得,立志兴邦也是枉然。

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是

上善若水

,是

止于至善

。也可以说,是和君子之道、和人类的道德理性连在一起的。而

六经

,则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渊薮,其最主要的价值理念敬、诚、信,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源泉。特别是



,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之意,主要是人的自性的庄严。



这个概念,已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人立国和作人的文化精神依归,主要在

六经

,在敬、诚、信。当然还有







,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有不同,才有和。

和而不同

之义在此。张载的四句话: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仇、对、反,是象的流动不息,是事物的过程。最后,人类总是要

和而解

的。
(选自《名人传记》


7
期)
1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
如果今天的策士向世界各国的

国君

推销

王道

,也如当的孟轲一样效果渺渺。
B.
作者引用俞曲园老人所作的绝句,目的是为了证明

王道

是没有必要提出来的,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起什么作用。
C.
既然当下推行

王道

效果不好,作者主张把目光转向国民,转到人的个体生命。
D.
作者认为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要化解迫在眉睫的危难,则要运用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E.
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而德范来自疾病与灾难,因而多难兴邦。
12

B E

B
引俞曲园老人的绝句是了证明无论任何时候推行

王道

效果都是渺渺的,人类总停不了争斗。
E
根据文章多难未必能兴邦)
13.
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自然的剧烈反弹带来的灾祸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是给人们的一次预警。
B.“
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

,人类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得到的只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
C.“


,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的庄严。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
D.
张载的四句话,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与它物的对立和斗争之中,对立双方斗争的结局只能是折中、和解。
13

D


只能是

绝对化)
14.
面对人类面临着的空前两大危机,作者为什么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4
分)
14
.因为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敬”、“诚”、“信”、“和”、“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
2
分)有了这样的境界与理念,不会因私欲、野心而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破坏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自然的剧烈反弹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的危难,因而,作者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2
分)
15.
根据文意,

大智慧

是如何

证得

的?(
4
份)
15
.①人类要自觉摆脱自身的妄想和执迷。(
2
分)

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2
分)(如果答

人的疾病是使人获得(或证得)德慧的必要条件。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50101.html

相关阅读:《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