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散文诗的意义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现实的课题。
美是一个艺术标准,仿佛它与“
意义”
无涉。人们习惯将“
思想性”
和“
艺术性”
分立,便是这种认识的典型反映。于是,意义成了外在附加于“
美”
之上的“
身外之物”
,等于承认了“
无意义”
之“
美”
的作品有存在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糊涂观念。不存在所谓“
纯美”
,美乃是人对于外在事物的主体感知,关感中包含着对事物存在之“
真”
和理性感知上“
善”
的认同。也就是说,美乃是真善美浑然一体的统一,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便会认识到,所谓意义的追求,原出于美自身不可或缺的内在构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外在附加,审美和意义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中国古代的“
文”
,与现代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并不等同,文史哲往往搅在一起,且多以论辩性学术性文章为主体。在此背景上产生的“
文以载道”
观,很明确,文章不过是一个载体,她承载的是“
道”
,即理性的道德伦理观念之类,传道论教为目的,写文章是手段。在这里,“
文”
好比是一艘“
船”
,船上载的是“
道”
,两者关系,属于外在的叠加或扭结。现在作为审美对象的散文诗,在性质上与之有着显然的不同。审美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审美中所包含的“
意义”
,其内涵与外延也宽泛多了,不仅限于思想、哲理、道德观、政治理想等,举凡人的主观意识,包括对于事物的印象、感受、幻觉,都在其内,既有感性的、理性的,也有情感的、想象的。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来观察一些散文诗,理解她们的审美与意义的组合或构成,对此问题的认识就会清晰一些。
意义的追求是每一章散文诗必须坚持的,是她的生命线。没有任何意义的散文诗,决非好作品。意义和审美是一体化的存在,只有在审美的前提下,在足以强化审美而不是削弱审美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意义的追求。意义离不开思想性,但不等同于思想性。意义的范畴远超“
思想”
或理性的范畴。特别是,意义在散文诗中的表现方式,不同于哲学、理论文章以及新闻报道。散文诗经常是以叙事与抒情的方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而不宜于直白地诉诸理性化的议论。理解一首散文诗的意义,就不能简单化地从其理性直白中取得,而要从溶涵于其诗歌整体中的一切方面,包括贯串全诗之情绪的起伏流动,以至语言节奏的每一个细部中去领悟和品味。“
卒章以言志”
,在作品的结尾处将主题思想和盘托出,这种古老的方式似已为许多诗人舍弃。然而在一些诗评中,孤立地抽出主题思想即“
意义”
的做法,仍相当流行。而在学校的文学教学中,这种方法更为普遍。它已极大地损害了文学的美学形象,仿佛只要知道诗的“
正确思想”
便已足够,而不必去管她的审美价值何在。应从审美的全局来面对、评说、解析散文诗,而不要孤立地去谈散文诗的“
社会意义”
,就很有必要了。
(
摘编自耿林莽《散文诗:意义的追求》)
1
.下列关于“
散文诗的意义”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诗的意义追求,是一个永恒、现实的课题。散文诗的意义是它的生命线,它必须坚持意义追求,没有意义的散文诗一定不是好作品。
B
.散文诗意义的追求,只有在审美的前提下,在足以强化审美而不是削弱审美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为散文诗的意义和审美是一体化的存在。
C
.意义的范畴远超“
思想”
或理性的范畴,它离不开思想性,但不等同于思想性。因此,散文诗的意义的表现方式,不同于哲学、理论文章以及新闻报道。
D
.散文诗的意义,不能简单化地从其理性直白中取得,而要从溶涵于其诗歌整体中的一切方面,包括情绪的起伏流动、语言节奏的每一个细部中去领悟和品味。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
文以载道”
观认为,文章不过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的是“
道”
,即理性的道德伦理观念之类,传道论教为目的,写文章是手段。
B
.中国古代的“
文”
,与现代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并不等同,现在作为审美对象的散文诗,在性质上与古代的“
文以载道”
的观点明显不同。
C
.审美中所包含的“
意义”
,其内涵与外延很宽泛,不仅限于思想、哲理、道德观、政治理想等,还包括对于事物的印象、感受、幻觉。
D
.人们已经舍去了在作品的结尾处将主题思想和盘托出的方式,但是在一些诗评中,孤立地抽出主题思想即“
意义”
的做法,仍相当流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
思想性”
和“
艺术性”
分立的观念是错误的,意义不是附加于“
美”
之上的“
身外之物”
,不存在“
无意义”
之“
美”
的作品。
B
.美是真善美浑然一体的统一,是人对于外在事物的主体感知,美感中包含着对事物存在之“
真”
和理性感知上“
善”
的认同。
C
.意义的追求,原出于美自身不可或缺的内在构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外在附加,审美和意义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D
.孤立地谈散文诗的“
社会意义”
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文学的美学形象,因此,很有必要从审美的全局来面对、评说、解析散文诗。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C
(强加因果)
2.D
(“
人们已经舍去了在作品的结尾处将主题思想和盘托出的方式”
表述不严密,原文有“
许多”
一词)
3.A
(“
不存在‘
无意义’
之‘
美’
的作品”
与原文不符,原文的意思是人们承认了“
无意义”
之“
美”
的作品有可能存在的观念是错误的,不能因此得出“
不存在‘
无意义’
之‘
美’
的作品”
。原文认为这是一种糊涂的观点)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38734.html
相关阅读:《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