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
2
到
3
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
“
幼记忆缺失
”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2-3
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
·
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
“
齿状回
”
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
4-5
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
·
豪的观点是,
“
幼记忆缺失
”
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
18-24
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
“
我
”
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
“
固定
”
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
·
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请一些
2-4
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
6
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
“
往事
”
。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
“
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
”
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
2-4
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
“
详尽
”
的描述和
“
重复
”
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
10
以后,那些在幼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
“
详尽
”
和
“
重复
”
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记忆。
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
“
快照
”
,当人们成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记忆重新找回来。
——
选编自《百科知识》
第
10
期
1.
下列关于原文
“
幼记忆缺失
”
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
4-5
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
B.
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
“
幼记忆缺失
”
是因为人在
18-24
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
“
固定
”
下来。
C.
新西兰科学家哈琳
·
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
D.
幼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的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的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
B.
虽然人类幼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
齿状回的作用是将来自大脑各处的信号传输到海马体的其他地方,最终转换成长期记忆。
D.
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的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来对
“
幼记忆缺失
”
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又有了三种新的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
B.
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
C.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有可能接近甚至唤醒幼缺失的记忆。
D.
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期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我意识为记忆提供了框架,语言提供了牢固的结构。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A
(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
“
海马体中的
“
齿状回
”
成熟要待人们长到
4~5
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
选项表述是海马体成熟在
4-5
岁。)
2.D
(混淆充要条件,原文的意思是:实验说明那些在幼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
“
详尽
”
和
“
重复
”
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可见在孩子幼的时候,你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记忆。选项说成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发生是不对的,影响孩子记忆有很多因素。)
3.C(原因不全,原文表述是“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所以没有方法也是不行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38721.html
相关阅读:《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