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每小题3
分)
乳名也叫小名,乳名现象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语言习俗。据
兴于两汉,盛于六朝”
。古代文献中关于古人小名的记载是不鲜见的。如《旧唐书•
你算什么女子,这么勇猛无畏。”
从其中各报小名的记载看,当时起小名的习俗是极普遍的。不仅民间百姓,文人官宦甚至天子也会起小名,比如刘禅叫阿斗,曹操叫阿瞒,《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人道寄奴(刘裕)曾住”
。小名以俚俗丑贱为原则,这与典雅好听的大名不同,可见乳名是一种有独特社会文化价值的命名和称为习俗。
乳名,体现着父母及其他亲族长辈以至全体村民对幼儿养育教育的关系和爱护亲昵的感情。由于幼儿处于这样一种依赖于他人的状况,他不能也不需要在家族组织体系中占据一个独立的位置,所以他所得到的称谓也无需体现出他作为家族成员的角色含义,于是他在幼时的名称就不带父系血缘和辈分的标志,而是一个随亲长的喜好而从其它角度命名的很随意的名字。这个名字在语言形式上也就切合它的社会功能,通常是称说便利的,适于表达亲昵喜爱情态的,而且往往被超现实地赋予保佑幼儿成长的魔力,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便利原则、亲昵原则和保佑原则。它们是起小名习俗在传统社会中得以形成和长期传承的主要原因。
?
首先,小名作为对幼儿的称谓有很大的便利性。由于它不是正式名称,故用词随意,得来容易。而且小名的用词非常口语化,称呼时顺口。
其次,小名具有适于长辈表达亲昵之情的功能。起小名不仅是为了称说便利,而且是为了表达长辈对幼儿的亲昵之情,也体现了他作为管教者对幼儿的尊严和权威。
第三,乳名在村民意识中具有保佑功能。人们说,小名叫“
小猪”“
小牛”“
老狗”
,是因为这些畜类低贱,容易养活,叫“
狗剩”“
猪剩”
,取命大之意,好像孩子已死里逃生,以后不会出事了;而铁柱、铁生、金生、钢生这类名字,是希望孩子能像铁、金、钢一样结实,不得病招灾;名字中带“
链”“
锁”
的,是希望将孩子捆住、锁住,不被恶鬼带走,叫“
立”
的,是希望孩子能立住;男的叫“
王丫”
,则是由于“
丫头”
在村民心目中不那么“
金贵”
,比“
小子”
命贱,好养活。
黄庄村民关于取贱名可以避邪的说法与文献所载古人对贱名的解释是一致的。《红楼梦》中则有富贵人家请出身贫贱者为孩子起名的情节。这就是第四十二回载王熙凤请刘姥姥为其女儿起名,王熙凤对刘姥姥说:“
你就给他起个名字……
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
在富贵人家看来,贫贱人所起名字就是贱名,就能避邪祛病。
可见,以乳名避邪曾是各地普遍流行的习俗,以巫术意识和手法试图有益于孩子的“
养活”
确为起小名习俗产生和流行的重要成因。(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
1
.下列关于“
乳名”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乳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历史久远,见诸史册。
B
.乳名是一种命名和称为习俗,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C
.乳名是一种语言习俗,而且用词俚俗,这种习俗有的可以反应出人们内心的巫术意识。
D
.乳名是各地普遍流行的的习俗,它是完全为避邪而产生的和流行开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根据本文论述,李君羡男起个女性化小名,有可能是因为女性化名字在人们心目中不那么“
金贵”
,比“
小子”
命贱,好养活。
B
.乳名会体现着父母及其他亲族等人对幼儿养育教育的关系,这种“
教育关系”
自然包括了后文提及的长辈对幼儿“
管教者”
的关系。
C
.因为幼儿的称谓无需体现出他作为家族成员的角色含义,所以他处于一种依赖于他人的状况。
D
.乳名在语言形式上切合它的社会功能,通常说是称说便利的,适于表达亲昵喜爱情态的,而且往往被超现实地赋予保佑幼儿成长的魔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便利原则、亲昵原则和保佑原则。它们是起小名习俗在传统社会中得以形成和长期传承的主要原因。
B
.人们认为乳名起贱名可以避邪这种意识,与《红楼梦》中凤姐请刘姥姥起名不一致,因为人们的说避邪作用的是名字,而凤姐的避邪是请一个地位低下的人起名。
C
.起小名不仅是为了称说便利,而且是为了表达长辈对幼儿的亲昵之情。
D
.小名叫“
小猪”“
小牛”“
老狗”
,是因为这些畜类低贱,容易养活,叫“
狗剩”“
猪剩”
,取命大之意,好像孩子已死里逃生,以后不会出事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D
(原文中有“
以乳名避邪曾是各地普遍流行的习俗”
,注意这个“
曾”
字!再就是注意“
重要原因”
而不是完全原因)
2.C
(原文是说“
由于幼儿处于这样一种依赖于他人的状况,他不能也不需要在家族组织体系中占据一个独立的位置,所以他所得到的称谓也无需体现出他作为家族成员的角色含义”
,选项因果关系反了。)
3.B
(从总起句和分说的关系可以肯定是一致的。原文的本段总起句是“
黄庄村民关于取贱名可以避邪的说法与文献所载古人对贱名的解释是一致的”
,然后就用了《红楼梦》的例子证明,说明在作者看来,二者是一致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29817.html
相关阅读:《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