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郑樵的治学精神及其史学成就》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郑樵的治学精神及其史学成就 范兆琪 ① 郑樵是我国南宋初著名的史学家。从小便勤奋好学,十六岁时父亲病故,他便和堂兄郑厚在兴化北郊的夹?山,搭了三间茅屋,谢绝人事,刻 郑樵的治学精神及其史学成就
范兆琪

郑樵是我国南宋初著名的史学家。从小便勤奋好学,十六岁时父亲病故,他便和堂兄郑厚在兴化北郊的夹?山,搭了三间茅屋,谢绝人事,刻苦攻读。他抱负很大,自比不下于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和扬雄。但他不参加科举考试,认为科举文章不是

实学



郑樵虽然专心钻研学术,但对民族命运也很关心。他二十四岁时,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宋室南迁,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坚决抗金。轻的郑樵也坚决要求抗战,表示要以自己的才干为国效劳。但因无人引荐,投效无门,他又不愿与一般士大夫周旋应酬,于是只得重返山林,坚持在夹?山过着淡泊清寒的生活,同时更加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和著述,一心一意要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要编撰一部继《史记》之后、贯通古今的通史。

为了完成这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郑樵以坚强的毅力,

三十著书,十搜访图书

,做了充分的准备。

风暴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

。当时,莆田学术文化很发达,藏书家之多,闻名全国。郑樵

周游所至,遇有藏书家,必留借读尽乃去



闻人家有书,直到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去住曾不吝情

。因此,他得以

搜尽东南遗书,搜尽古今图谱,又尽上代之鼎彝与四海之铭碣遗编缺简

。当时人们就曾称赞他说:

惟有莆田郑夹?,读尽天下八分书。

这就为他完成《通志》的编撰,准备了博大深厚的基础。

郑樵虽博览群书,但不死守书本。他认为研究学问,除了刻苦攻读外,还要重视实践知识,注意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为了考察、研究动植物,他

结茅夹?山下,与田夫野老往来,与野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

。他还主张读书人要与富有实际知识的农民

参合

,以求得

实学

。还要利用实物,来印证书本知识。他这种治学方法比较科学和进步,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郑樵认为,要编撰这样一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必须具备渊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于是他以十为经旨之学,三为礼乐之学,三为文字之学,五、六为天文地理、虫鱼草木之学,八、九为讨论(校雠学)、图谱、亡书之学;并把研究的成果,分别写成九十类、五十种专门著作。这许多著作,后来大都成为《通志》的底本。清代纪昀等人认为,

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

。他不愧为当时最博学的学者。

郑樵开始酝酿编撰《通志》大约始于绍兴八(
1138
),当时他三十五岁。绍兴十九(
1149
),郑樵四十六岁,他感到纪大了,体力也开始衰退,唯恐身后著作失传,于是他从已经写成的几百卷著作中,挑选出十八种,一百四十卷,徒步两千里,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
)
,向秘书省进献自己的著作,并呈上一封《献皇帝书》,说明自己三十来刻苦攻读和勤奋著述的情况。结果得到高宗赵构的嘉纳,把他所献的书

诏藏秘府

。这使郑樵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回到莆田夹?草堂后,继续著书、讲学。这时他名声很大,四方之士从学者多达两百多人。地方官吏推荐他出来做官,但他都辞谢了。

由于侍讲王伧和贺允中的再次推荐,绍兴二十八(
1158
)二月,高宗赵构召见郑樵。他对高宗说,自己准备

取历代之籍,始三皇,终五季,汇辑为一,名曰《通志》,体参马、班,法则稍异

。高宗让他监潭州南岳庙,并允许给他笔墨用具,让他回家继续撰写《通志》。郑樵回到家乡后,虽老体衰,却更加勤奋著述,日夜不辍。他整理、审订,删繁就简,不到两时间,就完成了《通志》全书的编纂工作,实现了会通众史,

集天下之书为一书

的夙愿。绍兴三十一(
1161
)底,郑樵又一次来到临安,献上自己的著作。刚好高宗车驾去建康,没有得见。次春,高宗下诏命郑樵把《通志》进呈;但是诏命下来时,郑樵却已不幸逝世了,终五十九岁。

郑樵以毕生的精力,独自编纂了卷帙浩繁的二百卷《通志》,他的成就是巨大的。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把郑樵与刘知几、章学诚并列,认为他的《通志》

足以不朽



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之一彗星

,对他做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
1988

12
期《文史知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20773.html

相关阅读: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