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1)产生:公元1世纪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2)定国教: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分裂: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4)神权统治的确立: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原因: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通过整顿,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
②天主教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2)表现:
①经济上: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②政治上,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教堂星罗棋布,人人信教,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
赎罪券:
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皇乌尔班二世(PopeUrbanII),于1095年,发动第一次十字军运动,为了让十字军战士加强其宗教信仰,教皇宣布所有参军的人,可以获得减免罪罚。并为每一位十字军人发放赎罪券。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罪罚”。开始决定100年出售一次,可是尝到甜头之后,于1400年时调整为50年一次,到了1450年又改为每25年一次。到了1501年贪财的教皇宣告5年出售一次,到了1506年干脆改为1年出售。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由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教阶制度:
天主教会按照等级制度组成的教职体系和教会管理体制。罗马帝国后期参照帝国的官阶体系而形成,后逐步扩展定型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教阶制的主体由主教、神父和助祭三个品位组成。主教品位又分作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教(即首席主教,一国教会组织之首或首都所在地的主教)、大主教、主教和一般主教等级次。助祭之下还设有一些其他较低品位。教会管理体制则依照这一等级层次,逐级对下行使管理权。罗马教廷把整个西欧的基督教组织及神职人员,按着这一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统统纳入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组织体系之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20245.html
相关阅读: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