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实用类)
阅读(12
分。选择题6
分;简答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
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
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
专业主义壁垒”
,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
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
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
秒互动”
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
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
抢”
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1
月26
日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微博,仅开通10
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
万多人,有1000
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
月8
日
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
微力量”
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
微博热”
,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
第4
期)
12
.下列有关微博“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
专业主义壁垒’”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
.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
.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
.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答案D
【解析】“
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
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
)
A
.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
.“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
.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
.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答案C
A“
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
错,为外加信息;“
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也错,有违事实。
B“
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
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
微博”
本身。
D“
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4
.综观全文,“
微力量”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看待“
微博热”
这一现象?(6
分)
答:
答案要点:
⑴①
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
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
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等等。(3
分)
⑵
示例:要辨证地看待“
微博热”
。微博优势,在于其简明性、便捷性、时效性、草根性。一些“
自媒体人”
自发担负起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任务。另外,微博所构建的网络舆论平台方便了网络问政,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微博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再加上微博的“
自由”
的精神,事实上,无法保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3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12434.html
相关阅读:《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