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题。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文化指标。因为缺少内涵的节日符号将失去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是徒有其表,难以对公众发挥文化血脉的维系作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近日在第三届中国清明(
寒食)
文化论坛上说:“
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涵。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
不难看出,表层化的假日文化对一个社会的认同文化来说,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近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不过,传统节日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并且,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缺乏,意味着我们对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东西的忽视。这样,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有断裂或将要断裂的可能,传统节日的社会化功能也就有消失的可能。
曾几何时,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如清明扫墓、春节祭祖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对待死亡“
视死如生”
之礼表达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那么,在假日文化有可能传承断裂的当下,靠什么避免传统节日的文化血脉表层化呢?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脉相传中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节日具体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固步自封。如今,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可以借助网络。如在清明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文明的方式缅怀先辈、悼念逝者,就应构建文明、和谐的祭祀环境,网上祭祀就是一种新的形式。在节日文化的表现手段上,还应在节庆用品和用语等文化载体上推陈出新。
“
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
,面对“
民俗多消亡”
的忧虑,我们应避免被热闹的景象、表面的狂欢等现象抽空假日的内在精神实质。只有充足内在含义与象征寓意的节日行为,才会被社会接受并得到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这是我们审视“
中国缺乏节日文化内涵认识”
的理性立足点。
(节选自朱四倍《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有改动)
1.
下列关于“
节日文化”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节日文化可集中地展示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
B.
节日文化使节日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
C.
节日文化具有维系和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作用。
D.
节日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上。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冯骥才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深刻观照后的忧虑,因为传统节日民俗对认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B.
近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主要原因是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日渐缺乏。
C.
人们在重要节日祭拜祖先,表达后辈对祖先的孝思与追念,就是表层化的假日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D.
只有充实和创新节日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传统节日文化才会得到社会的接受、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
一个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对坚持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B.
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关注,就意味着我们对传统节日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东西愈加重视。
C.
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化血脉相传中的作用,因此,作者认为,推陈出新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D.
理性审视“
中国缺乏节日文化内涵认识”
现状,避免传统节日文化血脉的表层化,是整个社会的课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3
分)D
(扩大了范围。应体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日风俗(习俗)上,而非所有的风俗。)
2
.(3
分)C
(曲解文意。由下文可知,作者认为“
在重要节日祭拜祖先”
是一种民俗,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并非“
是表层化的假日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
3
.(3
分)B
(逻辑推理失当。由传统节日被关注并不必然得出“
传统节日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东西”
得到重视这个结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04744.html
相关阅读:“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