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 阅读多于写作,心情渐趋宁静的同时,对许多事也日渐淡泊,这或许是每个写作者的必经之路。人们经常反思并不断在作品中追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要 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

阅读多于写作,心情渐趋宁静的同时,对许多事也日渐淡泊,这或许是每个写作者的必经之路。人们经常反思并不断在作品中追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要与你对话?我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
  苏子曾说:“
此心安处即故乡。”
只要这个地方能让你安心,它就能成为你的故乡。人们常常为自己的故乡远离了自己的精神而滋生不满,萌生深深的寂寞。于是很自然的开始寻找,在寻找中因为屡次的失望,为自己虚构一个可以栖居的家园,并美其名曰故乡。这种以设想方式存在的家园,由于没有养活生命血液的泥土和水源,终难以一种长青树的姿态存于世。故乡不是一种虚拟,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只要你思想通融,精神淡定超脱,何处都可为故乡。所以,尽管苏子一生都在迁徙、流浪,却总能到处找到自己栖居的故乡。他很安心,把与自己遭遇的一切,都非常通脱地看作一种缘分。因此,他不管走到哪里,即便是条件异常艰苦的流放,也能在那里其乐融融,劳作休闲之时,用笔轻轻地打量“
这一个”
让自己“
安心”
的故乡。
  安心难得
,
静坐反审自己的心灵故乡无疑更难。生命基于这个世界来说,在滚滚流逝的时间长河中,好像一朵浮萍。淹没于浩瀚的时间长河,人们常生无家可归之感。当夜深人静或独处时,便会不自觉地想家,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在哪里。人类需要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生存。人类的心灵如此孤独,该如何与别人进行和谐的交流呢?这便要求一种所谓“
共同语言”

  古语: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共同语言产生的前提,便是志同道合,即交流双方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然而根据交际经验,两个人要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需要很多约定俗成的条件。两个同乡见面可以聊记忆中关于故乡的轶闻趣事,昔日情人见面黯然神伤一番,老同学见面可以侃谈某个难忘的老师和同学。由此可见,人们愿叙及并为之留恋的还是所熟悉的。不管已逝的抑或将来发生的人或事,人们总喜欢以熟悉的方式去感之想之。
  其实文学创作与生活一样,越是熟悉的便越能感觉到它一颦一笑的气质。人们在与别人交谈或向别人做介绍时,会不自觉地拣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在外面工作累了总会想家,家中的亲人此时会让人备感亲切,感到跟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其实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说话,即你怎样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特别感悟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主动与你交流,以期达到共鸣的效果。但前提是要让读者主动读你,然后想读懂你,你得具备给他们“
实在”
东西的素质。这个实在,乃对生命的真实体验。
从故乡出发,反观故乡,又回归故乡。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前边述及的故乡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最潜在、最核心的生命意识。《圣经》上说,我们好比生活在一只船上,将来不可知。鉴于对将来的不可知性,在创作时才会假设或者虚拟一个貌似存在的故乡来抚慰我们飘浮的精神。对一个正谨慎行走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的人来说当知道,逃不出故乡却愿在遥望故乡中寻找一个可以让精神安息的家园,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
1
下列关于第二节末“‘
这一个’
让自己‘
安心’
的故乡”
的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 )
A
.指以设想方式存在的家园。
B
.指条件异常艰苦的流放之地。
C
.指一种思想和精神上能让自己栖居之处。
D
.指自己奋斗和奉献过的故乡。
2
纵观全文,下列有关作者对于“
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
的论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们常常为自己的故乡远离了自己的精神而滋生不满,萌生深深的寂寞。
B
.苏子的一生便充分说明只要“
安心”
,就能在文学创作中找到自己的故乡。
C
.从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出发,反观故乡,又回归故乡。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D
.由于将来不可知,人们在创作时就会假设或者虚拟一个貌似存在的故乡来抚慰我们飘浮的精神。
3
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时间长河中,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B
.文学创作与生活一样,是要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特别感悟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并让人情不自禁地主动与你交流。
C
.故乡情结是一个人最潜在、最核心的生命意识。
D
.人生注定逃不出故乡,却愿在遥望故乡中寻找一个可以让精神安息的家园。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小题】
1C

A
.“
设想”
如果与现实不符,则未必“
安心”——“
终难以一种长青树的姿态存于世”
B
.不是人人都会被流放
D
.文中无此信息)
【小题】
2 B
(“
安心”
不是充分条件,还得“
反审自己的心灵故乡”
,才能进入文学创作。)
【小题】
3A
(“
时间长河中,人无法还家”
错。还家后“
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亦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88680.html

相关阅读: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