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题。
清初书法家王澍在《瀚墨指南》中说:“
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
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
韵”
与宋人之“
意”
。
王羲之经典作品《兰亭序》在当时并不是被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与亲友同僚一次修禊聚会的产物,是一种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他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于是诞生了这件书法杰作。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籍,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它是如此精采而又自然,即使是王羲之本人也无法重现。王羲之本意并不在艺术创造,不是特意追求,而是在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不经意地体现出一种端庄而又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此之谓“
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
宋人的“
意”
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向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苏轼主张书法“
自出新意”
最重要,以其著名的《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甲]
(天衣无缝/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
乙]
(变换/
变幻),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等,都是[
丙]
(信手拈来/
信马由缰),毫无做作之迹。然而即使是这样混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王羲之的《兰亭序》不太一样。第一眼是强烈的个性,整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迭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
端庄杂流丽,□□□□□”
。《兰亭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各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风韵。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同时在其笔法、字势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悠然自得,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
意”
,后者则显得“
无为而治”
。
概括来说,晋人的“
韵”
,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
汉字,而宋人的“
意”
,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取材于董春晓《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瀚墨 平和蕴籍 B.
旷达 混然天成
C.
精采 迭宕摇曳 D.
欹侧 一气呵成
2.
在文中[
甲][
乙][
丙]
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行云流水 变换 信手拈来
B.
行云流水 变幻 信马由缰
C.
天衣无缝 变幻 信手拈来
D.
天衣无缝 变换 信马由缰
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
这应该就是晋人之韵的特点,
②
一般看来,草书是晋人潇洒的典范,
③
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
④
从而留下那种极有韵味的美,
⑤
然而王羲之却在其中保持了严谨的法度,
⑥
在不经意的潇洒中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
A.⑥④③⑤①②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①⑥④③⑤ D.①②⑥⑤④③
4.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与上句对仗最恰当、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
笔圆而韵胜 B.
豪放寓婉约
C.
刚健含婀娜 D.
意造本无法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羲之,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
之称,出身于东晋名门,即唐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提到的家族。
B.
永和九暮春,王羲之与亲友同僚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作书,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C.
魏晋书法崇尚“
韵”
,质朴率真,但同时期的诗歌却追求华美典雅,讲究藻饰和用典,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D.
苏轼博学多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他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
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修禊:古代风俗,每的
B.
佛老思想:是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并称,佛家以佛陀为祖,道家以老子为祖。
C.
中锋行笔:指笔杆竖直向下,笔锋保持在行笔轨迹的中间运行,线条饱满有力。
D.
无为而治:是儒家的基本思想,指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从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7.
下列“
美”
字书法作品中,是楷体字的一项是(2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84095.html
相关阅读:《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