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活动背景
背景一: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和文化积淀,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些实实在在的。
背景二:在古都北京,无论是红墙黄瓦的皇城宫府,还是青砖灰瓦的百姓之家 高中数学,都积淀着北京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底蕴,释放着不朽的东方文化魅力,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也与世界上的许多古城一样,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往往是一条条胡同、一个个四合院在“拆”字声中化作的时候。其实,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背景三:2004年6月28日,为期10天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开幕。世界遗产大会是政府间国际会议,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分别在各缔约国举行。本届世遗大会共审议了48个备选项目,通过了34项世界遗产的申请,其中29项世界文化遗产和5项世界自然遗产。在闭幕式上,大会通过并宣读了《苏州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要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徽
活动目标
调查了解当地优秀文化遗产的类型、特点及保护状况,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对保护优秀文化遗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提高文化鉴别,自觉担当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
活动过程与内容
1.调查当地优秀文化遗产及保护情况
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大类别:绘画、雕刻、工艺品、文献古籍等有形文化遗产;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无形文化遗产;节日、信仰等民俗文化遗产;建筑、古老的街道、名胜古迹等纪念物。调查活动可以采用实地考察、走访专家等形式,也可以借助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
对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了解,可通过采访当地居民;走访文物局、博物馆等职能部门。在分析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何有效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的建议。
2.制定一个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案
该方案可包括以下内容:
方案名称:XXX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方案
活动目的与价值:保护民族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全社会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活动内容:略。
活动结果:形成方案,并在此方案指导下开展抢救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利用优秀文化遗产活动。
3.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主题,举行一次研讨会
活动结果呈现
2.向有关部门提交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案。
3.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主题的小汇集整理出一期壁报。
观点集结
1.文化具有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同规律,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和媒介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它们各具特点。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文化具有继承性
(1)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结果。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二者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教育方式的变革等对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具有巨大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具有巨大作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借鉴,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在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7.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和学习方式不断改进,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2)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
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立学习型社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8111.html
相关阅读:高一政治知识点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时代主题
2016年1月5日时事政治(国内)
高中政治巧记政治常识
高中政治知识点:国际组织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