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
-
15
小题。
艺术创作的形与神
刘海涛
①“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
是中国文论史上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一对审美范畴,它已成为汉民族写意文艺的科学总结,成为指导民族的艺术家们从事创作的一面美学旗帜。
②
什么是艺术的形和神?在艺术创作中如何通过形似来达到神似?有研究者指出:
“
形似应当指表现事物的外形或现象的真实。
”“
神似是要指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
对于艺术形象的客观性本质来说,表现事物的现象真实是形似,本质真实是神似。但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概括进艺术形象的主观本质,即艺术家主观的神
——
艺术家独特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艺术形象的神似,正是在艺术家主体意识的土壤上孕育成熟的。
③
宋代画论家邓椿说:
“
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
邓椿是说,山水花鸟等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人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是人的神,动人的意趣和活泼的生命力是动植物的神,由季节、气候的变化带来的不同的特征和那令人神往的境界则是山水的神。马克思的《
1844
哲学经济手稿》在论述客观事物如何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时曾指出:
“
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
”
马克思强调的是主体的个性心理结构对形成客体的决定性作用,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只有当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性特征被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所浸染,被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所烛照,即客观事物的神与艺术家主观的神发生了同构对应关系,客观事物才能被艺术家
“
同化
”
,而成为艺术的描写对象。
④
艺术形象的神离不开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它只能产生于客观事物的神和艺术家的神的统一之中。这个道理,在古代理论家的思想中,也有过比较深入、细致的论述。
⑤
最早明确提出
“
以形写神
”
的顾恺之就曾讲:
“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
这是说,要画出人物、山水、狗马的神,必须通过迁想,才能妙得。这个迁想妙得,就是要把画家的主观的思想通过艺术想象,而移入人物、山水、狗马之中,使这些描写对象浸染了作家的主观情趣,这样才能揭示艺术对象的神。顾恺之同时又讲到作画要
“
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
”
,这个
“
神仪
”
就是指人物通过外表而体现出来的精神特点,而
“
神仪
”
的产生是必须
“
在心
”
,这就是人物的精神必须进入艺术家的
“
心
”
,必须通过艺术家主观情感的酝酿,把艺术家对人物个性特点的理解和评价,渗透进人物形象,这样才能
“
手称其目
”
,把心中酝酿成熟的人物形象特征通过艺术手段完美地描画出来。
⑥
作画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情趣和思想,写诗同样也离不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和理想。王昌龄说:
“
为诗在神之于心。处心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上,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
作诗也要突出神似,诗人主观的
“
心
”
和客观事物的
“
境
”
相交融,才能真正把握住描写对象的神,这才能得到诗人梦寐以求的诗之极
——“
入神
”
。
⑦
无论是顾恺之的
“
迁想妙得
”“
神仪在心
”
,还是王昌龄的
“
神之于心
”“
处心于境,视境于心
”
,涉及的都是艺术家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问题,都是一个
“
心物相融
”
而产生艺术形象的神似的问题。这些论述虽然还显得简略、含糊,对于艺术家的
“
心
”
究竟怎样同化描写对象还未深入展开阐述,但这些闪光的艺术思想,照亮的正是艺术的真正道路。
(选自《主体研究与文体批评》,新疆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1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
.只要客观事物的神与艺术家的主观的神发生了同构对应关系,客观事物就能被艺术家
“
同化
”
而成为艺术的描写对象。
B
.
“
以形写神
”
的艺术理论最早是由顾恺之明确提出来的。
C
.
“
迁想妙得
”
与
“
神仪在心
”
是艺术创作必经的两个阶段,艺术家只有经过主观情感的酝酿,才能把心中酝酿成熟的人物形象特征完美地描画出来。
D
.诗歌的
“
入神
”
要建立在诗人主观的
“
心
”
和客观事物的
“
境
”
相交融的基础上。
E
.顾恺之与王昌龄的艺术思想虽然都还不够完善,但它们在艺术创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3
.下面各项中提及的
“
神
”
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B
.这个迁想妙得,就是要把画家的主观的思想通过艺术想象,而移入人物、山水、狗马之中,使这些描写对象浸染了作家的主观情趣,这样才能揭示艺术对象的神。
C
.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
D
.为诗在神之于心。处心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上,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14
.作者认为,怎样的艺术作品才是
“
形神兼备
”
的作品?(
4
分)
15
.文章的第
③
段和第
⑤
段都是围绕客观事物的个性特征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思想的关系展开论证的,但它们在论证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
12
.(
5
分)
A C
(
A
项,原文的表述是
“
只有
……
才能
……”
而非
“
只要
……
就能
……”
。
C
项,
“
迁想妙得
”
与
“
神仪在心
”
并非艺术创作的两个必经阶段)
13
.(
3
分)
A
(
A
项所提及之
“
神
”
是指事物的个性特征,而其他三项所提及的
“
神
”
皆是指
“
心物相融
”
而产生的艺术形象的
“
神
”
。)
14
.(
4
分)答:(
1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的外形或现象应该是真实的,达到
“
形似
”
。(
2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的本质特征应该是真实的,达到
“
神似
”
。(
3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应浸染有创作者独特的主观情趣和个性理解,最终达到
“
心物相融
”
。(答对
1
点得
1
分,得对
3
点得
4
分)
15
.(
4
分)答:(
1
)第
③
段主要使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以马克思对
“
客观事物如何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
的论述与作者对客观事物如何才能成为艺术的描写对象的论述进行类比,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
2
)第
⑤
段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以顾恺之的艺术理论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每点
2
分,共
4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77772.html
相关阅读:“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