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8
题。
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古本《大学》中的“
亲民”
改为“
新民”
:“
亲,当作新。”
朱子有云:“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
就朱子看来,“
明德”
就是人的本体,是全善的。但人就其现实的存在来说,则存在“
为气禀所拘”
和“
为人欲所蔽”
的问题。故本体“
明德”
存在“
有时而昏”
的情况,需要做“
明”
之功以“
复其初”
,即“
明明德”
。“
学者”
完成“
明明德”
之后,则又需要“
推己及人”
。这就从“
明明德”
转向了“
在新民”
,使民也在学者的教化下去完成德性的复归,复其本性之初的“
明德”
状态。朱子在这里诠释的关键是由“
旧”
转向“
新”
,或者说是回归“
新”
的问题。所谓“
旧”
,就是指“
为气禀所拘”
和“
为人欲所蔽”
的不合理状态;而“
新”
自然是指在学者推己及人的教化下民众回归到本然的“
明德”
之初的全善的理想状态。总之,教化是朱子的“
新民”
思想的核心,即“
学者”
对“
民”
的教而化之。
与朱子的“
新本”
《大学》主“
新民”
不同,王阳明则主古本的“
亲民”
。阳明反对朱子的“
新民”
而主“
亲民”
,最重要的理由是他认为“
说‘
亲民’
便兼教养意,说‘
新民’
便觉偏了。”
所谓“
偏”
,是指朱子偏重于“
教”
的一面,而忽视“
养”
之一面,而说“
亲民”
,本身就包含了“
教”“
养”
两个方面。换言之,“
教”“
养”
都统一于“
亲民”
中。在教养关系上,阳明主张的是教养合一,而这个合一之“
一”
就是“
亲民”
。或者可以说,即使单就“
新民”
之“
教”
来说,也不能脱离“
亲民”
的根本宗旨。如果只讲“
新民”
,就是一种“
偏”
见。这种“
偏”
,不仅是教养关系的“
偏”
,还可能“
偏”
离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而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就是“
亲民”
。另外,阳明的“
亲民”
,还体现了他对“
民”
的恻隐仁爱和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这可以通过阳明“
万物一体”
的道德境界得到说明。“
万物一体”
是宋明儒者共同的追求,阳明对此的理解是“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所谓的“
万物一体”
,基本内涵就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体会与同情,是把生民之疾痛等同于自我之疾痛的一体感通。而从阳明的“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
的观点来看,“
亲民”
正是“
万物一体”
精神的具体运用与表现。“
亲民”
所体现的也正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一体感通之仁。总的来说,阳明的“
亲民”
,蕴含的是他在教养关系上的中正理解,体现了他对民众一体感通的仁者关怀,是他对民众疾苦感同身受的思想表现。
6
.下列有关“
亲民”
与“
新民”
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
亲民”
思想包含“
教”“
养”
两个方面且二者合一,统一于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即“
亲民”
。
B
.“
亲民”
的基本内涵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体会与同情,是把生民之疾痛等同于自我之疾痛的一体感通。
C
.“
新民”
思想强调“
学者”
对“
民”
的教而化之,使“
民”
本性之初的“
明德”
得以恢复。
D
.“
新民”
思想是基于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为气禀所拘”
和“
为人欲所蔽”
的问题而提出的。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在朱熹看来,“
明德”
是人的本体,“
明明德”
就是“
民”
通过做“
明”
之功来恢复其因“
有时而昏”
而暂时被“
拘”“
蔽”
的人之本性。
B
.“
新民”
的关键是由“
旧”
转向“
新”
,即从“
为气禀所拘”
和“
为人欲所蔽”
的不合理状态回归到本然的“
明德”
之初的全善的理想状态。
C
.朱熹的“
新民”
思想过于强调对民众的教化,而偏忽了“
养”
的一面;王阳明的“
亲民”
思想则很好地将“
教”“
养”
统一了起来。
D
.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既分析了“
新民”“
亲民”
两种思想的不同,又归纳了它们的本质特点是儒家的“
仁爱”
思想。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学者不仅要完成“
明德”
的自我内化,还应该“
推己及人”
,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B
.“
新民”
之“
教”
如果不脱离“
亲民”
的根本宗旨,就不会偏离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
C
.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解决民生疾苦,这是“
新民”
与“
亲民”
思想的现实要义。
D
.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其提升思想素质,这符合“
新民”
思想的内在要求。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
.B
.(B
项,偷换概念, “
对生民之困苦……
感通”
是“
万物一体”
的基本内涵。)
7
.D
.(D
项,“
异中求同”
错,文章只分析了“
新民”“
亲民”
两种思想的不同。
8
.C
(“
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无中生有。“
新民”
思想的核心是教化,即努力提高民众德性,“
亲民”
思想虽然体现了对民众疾苦的感同身受,但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上的情怀,并没有明确提出“
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的要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76680.html
相关阅读: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