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
邬昌玲
高考语文命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考试内容覆盖面过大,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应该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语文能力主要是阅读与写作能力。但现在的高考题中,
除了考写作及现代文、古文阅读之外,还要考及语音常识、文字常识、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用法、中国文学
史常识、外国文学史常识、文体常识、文学鉴赏、历代文学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甚至还有不属于语文范畴的古
代文化常识,如古代的称谓、职官、历法、地名、科举等知识,显然,这几乎是一套百科全书的范围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考试覆盖面虽广,但只考浅显的知识,每个知识点上只出一道题,2
、3
分而已,总的
负担是不会重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虽然某个知识项目上只出一道题,所考内容浅显,但考生仍要对该项知
识作全面深入的复习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出一道题与出十道题给学生带来的备考负担是一样的。就拿考名
言警句来说,现在的考卷上也只有一道题,但学生们必然会去背很多句子。现在各地的高考复习材料中的“名
言800
句”、“名言3000
句”之类的东西已经比比皆是了。为什么题海大战屡禁不止,为什么种种复习资料屡
禁不绝,难道这种铺天盖地式的高考试卷不是最直接的原因吗?
二、考题难度太大,严重挫伤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应该承认,把高考题卷上的题分别孤立地看,并无太大难度,但是,以整张试卷来看,难度是很大的。每
高考学生得分很少有上130
分的(150
分为满分),而外语考分上140
分则不为少数;许多语文专家试做高考
题也往往难以及格。语文专家刘国正先生有一次很认真地答了一张高考语文试卷,按标准答案,严格计算,结
果只能达到70
分。
那么,题卷中的整体难度从何而来呢?
首先,就是前面说的,题目涵盖过广,题量过大。全卷三十多题,光作文就要写两篇。一张试卷全部命题
字数即为10000
字左右,
即使考试时间长达2.5
小时(为当daikao
试中时间最长的),
考生要在酷暑中做完这些
题也非易事。
其次,这些命题中还包含着一些化易为难的“方法”,如:
1
、以简入繁法,即把本来简单的提问复杂化。
如每考卷第一题,要求辨别几个字的读音是否全部正确
,却把这几个字放到了四组文字之中,辨别的字量增加了三倍,由于字多易混,实际难度增加更大。
2
、雪上加霜法,即把一般性问题放在专业性文字中,
使考生的解题在生疏的内容前受阻。如97
考卷第6
题,
要求从四句话中选出无语病的一句。答案中C
句为“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
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不熟悉金融业务,仅根据前面的
“高低”与后面的“增长”搭配不当而判定该句为病句,但答案中却按照金融常识而把该句视为无语病。结果
,海淀区考生做对此题的比率仅为14.6
%,低于任选一答案的概率25
%。
3
、无事生非法,即不顾语言的习惯用法,强调语法规则,
而使一些简单的考题成为“陷阱”。如94
考
卷第4
题,也是判断病句。
其中一句为“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
风。”答案中判此句为病句。其实,按照“睡前三忌”的语境,以上句子并无毛病。因为在人们的理解中,“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即“第一忌就是睡前忌恼怒”而并非“第一是要忌睡前不可恼怒”之意。
4
、吹毛求疵法,即不顾语言有模糊性的特点,
用“显微镜”挑考生答题中的毛病。如97
考卷中28
题,
要求在5
句中找出符合作者“散文的心”的观点的两句。其中C
句为“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E
为“散文应
该突破两重械梏”。突破这些“械梏”与反对封建教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但答案却肯定C
而否定了E
,这就
使许多根据意思相近而选择E
句的有冤难申。
语文考题中致难之因还有,这儿就不再列举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难度”的性质与它带来的后果,它
的难不在于考及的知识如何艰深,而主要是提问的繁琐复杂,广布疑阵,因而使程度差的人反可籍猜测答案得
分,而程度较高的人却因错误人人难免而无法得到高分。这种考试不可能有大的区分度,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从阅卷中可见,近来已难于发现成绩出众的考生。
三、高考语文命题方式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歧途。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科在知识的运用上有两个显著特点:1
、综合性,即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孤
立地去掌握各项知识并无太大意义;2
、模糊性,即语文的知识范围难有截然的界限,
掌握的程度也难以精确
地量化。所以,青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文学作品,多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只有这样,他们才
能真正地通过学习提高精神境界,丰富语汇,悟得语法,提高表达能力。
遗憾的是,现在的高考命题中却有着与之相反的取向。
首先,它忽视语文的综合性而突出知识的“分解”。这就是按各知识点分别布题,阅读测试中的问题五花
八门,就连作文也要分成两篇,以考查不同文体的写法。更有甚者,一篇作文也要按内容、结构、语言、书写
来分别计分,这就像把一个人分成脑袋、四肢、衣着等项来评价一样可笑了。
其次,它忽视语言的模糊性而过份地强调精密性,这就是标准化命题的大量运用。这种命题会把语言的许
多形式上的差异看作正误与是非的不同,因而它扼杀了语言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辨析与推
理。大量地运用这类题目实际上就是把语文学习理科化,使青少过早地偏向理性思维而影响想象力的发展与
情感的培养。
就是在这种影响之下,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而多有编题与解
题教学。毕业班进入题海大战是不用说的了。而其他级何尝能够幸免?据97
8
月23
日的《文汇读书周报》
报导,上海名牌杂志《少文艺》的发行量已从80
的代的100
万份降低到目前的10
万份,这样下去,很可能
若干以后中国语文将无“文”可言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74516.html
相关阅读: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表格分析
阅读测试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认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规律
高考人物传记复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