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虹口区实施旧改计划过程中,一座曾用于原日军慰安所的建筑海乃家的拆留问题,引发社会关注。虹口区官方2月23日回应表示,该建筑不具备文保建筑的身份,但目前拆除工作已暂停,并已邀请有关专家和文保机构进行重新评估。
海乃家被舆论聚焦,源于作家陈丹燕在朋友圈中发出一张老式里弄的照片,她配图称虹口区正在拆除旧日本慰安所海乃家旧址。不应该。按照当地的说法,海乃家所在的公平路425弄12号地块,规划用作附近澄衷中学扩建和市政道路。根据国家和市文物局有关规定,该建筑不具备文保建筑的身份。
单单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而言,海乃家确不具备保护文物身份,拆除符合居民意愿也似无不妥。但轻易拆除行为毫无疑问是忽视了海乃家的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军官的慰安所。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这个院落已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见证历史残酷和法西斯罪行的重要载体。如果轻易拆除,那么拆除的不仅是建筑,更是对一段特殊意义历史的人为消除。
慰安妇是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灭绝人寰的罪行之一,也是一段让人铭记在心的历史记忆。如果忘却了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过去伤痛的忘却。尤其是在今天个别原法西斯国家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一些政客幻想颠覆历史罪行的情况下,保护这段历史不仅是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抨击罪行,更是让人们用活生生的物证来理性面对和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海乃家拆除与否,关系到如何对待历史的历史态度。
慰安妇的见证者已越来越少。据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大陆慰安妇幸存者已不足20人。而在2012年以前,这些战争创伤的承受者和抗战胜利的见证者还有32人。虽然海乃家与幸存慰安妇相比,见证意义不可同比而言,但海乃家同样也是惨痛的历史见证和载体。在不少日本右翼势力动辄否认慰安妇历史的今天,我们需要保存这些证据,这也是引导公众以及世界人民珍惜和平的渠道与载体。
如果海乃家确实不存在保护价值,或者还有比海乃家更有历史保护和留存意义的载体,那么我们也不应该简单拆除,而应该是采取光影记忆的方式,将海乃家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果海乃家能得到保留,那么我们也不能任其隐没于里弄,而应从还原历史真实的角度进行修缮和保护,让其真正成为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成为抨击法西斯罪行的物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72593.html
相关阅读:高中政治巧记政治常识
2016年1月5日时事政治(国内)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时代主题
高一政治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国际组织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