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学指导:高考文言文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阅读指导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七大失分点 在高考文言阅读中,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知识点的一个综合性考查。由于种种原因,考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分,本文以高考题为例有针对性地指出三类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七大失分点
在高考文言阅读中,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知识点的一个综合性考查。由于种种原因,考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分,本文以高考题为例有针对性地指出三类失分点,供大家参考。
  失分点一:不辨古今异义
  语言中的词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理解词义要有历史的观点,要认识到在几千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有继承有发展。有些古代词义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词的古代意义则先后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例句】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2009
全国卷Ⅱ)
  误译:
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流离失所,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分析】在现代汉语中,
“颠沛”一词解释为“无家可归,不断漂流,居无定所”,以此形容生活艰难,带有可怜、怜悯之意。但就本句而言,联系前文“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一句,可知句中此人为“盗者”,盗者为盗笋而“坠沟”,因而可以判断“颠沛”并非今义,而是“跌落,跌倒”之意。
  【链接】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9
安徽卷)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分析】“无用”在现代汉语是“没有用处”的意思,但联系语境,在本文中解释为“不需要”。
  失分点二:不辨句子语气
  文言文如现代汉语一样,能够借助多种多样的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以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但由于古今语言习惯的改变,给我们揣测文言文语句的语气造成一定的障碍。
  【例句】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
天津卷)
  误译: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只有管夷吾可以!
  【分析】“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语气。可以表示疑问,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可以表示反问,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可以表示揣度,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可以表示婉商,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可以表示期望,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其”在句首时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根据语境可译为“难道”“大概”“还是”“可要”等。而此句采用“其……乎”的结构,可以参照反问和揣度语气。同时,句中所反映的内容是鲍叔牙对管仲的推荐,是对管仲能力的猜测,故选用揣度语气,译为“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链接】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9
山东卷)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译文: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分析】“可无……乎”翻译成“怎可不……呢”,表反句语气。
  失分点三:不辨动词用法
  文言文中,动词(包括其他词类活用为动词)在不同的表意环境下,根据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作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不加以仔细辨别,就会在翻译中出现错误。
  【例句】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2009
福建卷)
  误译: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担忧我的母亲呢?
  【分析】此句中,要考虑的是,“担忧”这一动作是“鸿宁”发出的,还是由“母亲”发出的。根据前文“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可知,母亲对鸿宁读书一事表现出不满,也就是“鸿宁”执意读书,让母亲感受到衣食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后文鸿宁“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可知,鸿宁并不以衣食为忧,所以判断“忧”为使动用法,本句当译为“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使我的母亲担忧呢”。
  【链接】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9
广东卷)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分析】“壮”本为形容词,在这里它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
觉得)
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68500.html

相关阅读:认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规律
高考人物传记复习对策
阅读测试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表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