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所谓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叫做“
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
学者文化和通俗文化”
。在所有的社会里,有一种属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叫做“
大传
统”
,它是经学院、寺庙的教育而形成的,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的这个传统,是有意识培养和延续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设计过的教育而传播;但是,还有一种属于非文人的文化传统,它产生于日常生活,而且这种传统也没有人专门去培养和发展,它是自然生成的。
这种说法,在中国也大体适用。大传统在中国古代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来传播的。现
在受过新式学校教育的人可能会看不起私塾,虽然那些私塾先生很早以前就常常是文学讽刺的对
象,比如普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反》里嘲笑先生摇头晃脑念“
金筐箩”
,但是,他们实际上在文化传播中是最重要的。这个大传统,就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里生活的人,从小就受家塾教育,从小就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成人以后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依靠书信、诗词往来的必要知识,就形成互相认同的一个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也由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同时,他们还通过科举考试、婚姻关系,使这个阶层保持开放性和流动性。
而民众有民众的传统,我们不要以为民众没有“
知识”
,他们只是没有书本的、抽象的、学校教出来的“
知识”
,实际上他们有另一套“
知识”
。这些知识构成小传统,而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传播。
乡土中国在几千里已经形成一些习俗和规则,像亲与疏、责与戏、荣与耻、好与坏、怎么对人、如何做事,一个人在家中、在乡下、在和小时同伴一起玩的时候,就渐渐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这些不识字或识字有限的人,也会受到文化阶层的影响,比如识字的人讲一些通俗的书,如福
建的“
礼生”
、北方的“
乡秀才”
,在乡村是很草重的,古代中国乡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对读书人的仰慕和尊敬。很多关于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被记录在民间善书、皇历、家族规约等里面。有时,乡村学校教书,在教书中间,不知不觉就把这些道理和知识传到了下层社会。
在农村的节庆日、祭祀日等,会有祠堂、婚礼、丧葬等仪式,那些仪式就告诉人们祖先的重要性,而祖先的重要就意味着家庭的重要。家庭放大就是家族,家族是互相认同和互相支持的共同体。
而仪式上的站位、先后次序,也传达了很多道理,比如男草女卑、家族关系、父党母党、家族的中心和边缘、道德伦理的报应等。
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还有演戏、说书之类的娱乐活动,戏文、故事很有用,常常把最通俗也是最简单化了的伦理道德规则传达给大众。比如“
四郎探母”
,其中就有家庭与国家、个人、爱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大道理;“
十五贯”
,就有关于偷盗等的因果报应问题;“
隔江救阿斗”
,就传达了忠义的伦理。看了戏,人们就接受了这套知识和道理,他们常常会引用戏文说事,也会引用戏曲故事来教育小孩子。
所以,古代中国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丈节选自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有删改)
1
.下列关于“
大传统”
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大传统”
是经过有自的、有计划地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属子少数上层人的正统
文化、学者文化。
B.“
大传统”
一般由学校、书院、寺庙等场所传播,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是传播这一文化的重要角色。
C.“
大传统”
通过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和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建立起来,在这种环境里生
活的人由此形成相互认同的阶层。
D.“
大传统”
的延续和发展不仅有赖于学校,还有科举考试、婚姻关系等等,因而常常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2.
下列对中国文化中“
小传统”
传播途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传统”
可以借助耳濡目染的经验来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形的教育,把千百来形成的乡土习俗和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人。
B.“
小传统”
可以借助文化阶层的影响来传播,通过乡里的读书人,以知识传授的方式,将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等自然地传播下去。
C.“
小传统”
可以借助传统仪式的暗示来传播,通过乡村的节日或宗族活动,传达有关家族历史
和伦理、家族等级关系等强调家庭重要的道理,以及因果报应等。
D.“
小传统”
可以借助乡村娱乐活动来传播,通过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在戏文和故事中传达最简单化的有关个人、家族和国家等的伦理道德规则。
3.
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上层文化阶层通过多种正统教育,建立起他们的通行规则,把特定的行为、举止、谈吐作为他们之间互相认同的标志,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这一传统的延续。
B.
中国文化中的“
刁传统”
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其表现方式是形象的。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使民众接受了一一一套知识和道理,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大众的生活。
C.
中国社会中,尽管民众的“
小传统”
和上层意识形态不相同,但是“
大传统”
和“
小传统”
之间并没有完全割裂,民间的习俗平以、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与文化阶层抽象扩知识”
有相通之处。
D.
私塾、学校中的先生是“
大传统”
和“
小传统”
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他们既是“
大传统”
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作为读书人又是民间仰慕和尊敬的对象,无形中参与了“
小传统”
的建设和传播。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D
(“
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
不是“
大传统”
,且因果关系不成立。)
2.D
(“
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
于文无据。)
3.B
(“
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
错误,见原文第5
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62147.html
相关阅读: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