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谷芳①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绵亘超过四千的文明,也是唯一在这长时间中绵亘使用表意文字的文明,这两个唯一显非偶然,于是,谈中国文明,乃必得及于这文明的根源之一——
汉字。
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堪与比拟的只有用火、产业geming
与资讯geming
,而使人类从蒙昧至开启的犹赖于此。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积累,后世乃能够超载一代的生理局限,直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
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但其作用尚不止于此,它一定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谈汉字,多数人首先连结的当然是书法。书法源自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不过,更根柢地,则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由之乃开展出丰富的线性世界,要说中国人的线性美学多缘于此也不为过。
书法被首先连结,是因它太特殊了,其实谈文字,最自然会想到的是文学。文学并不只是对语言的艺术记录,语言之外,文字本身还影响了文学的形式与内涵,这在非直接语言拼音而来的表意文字尤然,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炼就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的属性直接相关。
表意文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了一定距离,让文字能更长于凝练性的表达,这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另一方面则行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
中华文化能绵亘数千实因于传承者强固的历史认同,汉字在此则不仅让人可以接续前朝,连历史之原典亦可亲炙②
,由此,所谓上下五千才不至成为空话。而更甚者,就因语、文一定程度的分家,语言之分歧乃不直接导致族群的分歧,否则,以中国地缘之大、地理之复杂,若用拼音文字,怕不早已分成几十个国家!也因此,中国文明既能一统——
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的环境,文化上“
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
使中国虽历经挑战却依然茁壮,而它,则缘于书同文、语多样的历史发展。
谈汉字,在美学、文化外,最终也更幽微的,是它与中国人认知思维与感悟的关联。孤字、图像化、凝练性,不仅在艺术上长于意象的表达,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汉字不因语音的连续阅读而得,观者是直就图像而起,中国哲学之常直接以拈提③
触发生命,不在哲理辨析上着眼,就与此有关。而禅之所以能在中国大放异彩,也因它拯救发挥了这个特色,云门宗④
以“
一字关”
勘验学人还曾名重禅林。
汉字的种种与中华文化如此相关,也因此,对汉字的看法常就直接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五四”
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力图使语、文合一,固是对语文过度分离导致文字僵化的反抗,却也因此未能看到语文分割对中华文化所引起的根本影响,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而即便到中文电脑出现前,也还有许多人因电脑输入的困境大谈废除汉字,这种种都说明了:错,其实不在汉字,而在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在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缺乏更深的了解。
曾几何时,中文电脑的问题已能解决,中国也兴起了,汉字又成为大家乐于肯定的文化资产,而在文化创意成为时潮的现在,汉字作为图像辨识、设计元素的优势更被大事标举,只是,在这情感与现实需要的转变下,我们要能真正看到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深刻关联,并由此知道自己的定位,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反思与观照。
(摘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注】①
林谷芳:禅者、文化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所所长,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此文是他为“
首届两岸汉字文化节”
而写的文章。②
亲炙: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③
拈提:禅林说法,拈举古则公案以开发学人之心地。④
云门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
)而得名。
13
.
下列属于汉字特点的一项是
A
.必须以毛笔为书写工具。
B
.语、文一定程度的分离。
C
.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D
.认知思维的直观、整体。
14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是书法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同时书法也离不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
B
.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等,是汉字的特殊属性,它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文言文的精炼等有直接的影响。
C
.汉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距离,这塑造了中国文明既能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
适应多元环境的特点。
D
.现在注重文化创意,推崇汉字的优势,是因为人们看到了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的紧密关联,看出了中国汉字的新兴。
15
.
汉字除具有一般文字的作用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还有哪些作用?请分点概括。(
6
分)
参考答案:
13.B
(A
.是书法的特点;C
.是中华文明的特征;D
.是中国认知思维的特征。)
14.D
(D
项因果倒置,“
看出了中国汉字的新兴”
,不是“
现在注重文化创意,推崇汉字的优势”
的原因,而是具体表现。)
A.
①
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②
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
③
行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
④
使中国文明既能一统——
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的环境
(或: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
(每点2
分,答对3
点满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54398.html
相关阅读: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