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
①你也许习以为常:中国几乎每一所高校都设有外国文学专业,研究外国文学的教授、学者多如过江之鲫,我们甚至有多家专门以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为主业的出版社,最近一个世纪里,几乎所有东西方的文学经典,都翻译成了中文,很多西方文学新作,也很快会在中国翻译出版。
②毫不夸张地说,对外国文学的这种接纳热情和推广力度,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遗憾的是,我们却很少将自己的文学向世界推广,即便有一些翻译成英文和法文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外也没有多少人注意。
③是我们没有好的作家、没有世界水准的优秀作品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何况,熟悉中国当代文学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像莫言这类程度的作家我们还有不少。
④问题在哪?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在虚心吸纳的过程中缺少文化自信,对经历风雨磨难后民族积累的文化精髓缺乏自知,因此我们羞于、也不习惯于亮出我们中国人的文学观。自己轻视自己,外人怎么可能看重你;况且由于语言的鸿沟,由于长期缺乏对外文化传播意识造成的信息缺失,也难以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学的风貌、精髓和价值。
⑤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译成各种语言,迅速在世界各地与读者见面。前不久我访问荷兰,在一个小城书店中,看到入口最显眼处就陈列着刚刚出版的《生死疲劳》英译本,让人又惊又喜。
⑥莫言获奖意义重大,但是为什么我们要通过瑞典人的颁奖来确认自己的判断、发现莫言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羞于告诉世界我们喜欢和推崇哪些作家——外国的和中国的,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学呢?通俗地讲,我们是世界文学的消费者,我们有必要告诉那些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我们的文学口味,我们的“用户体验”。
⑦工业生产有国际标准,文学口味没有统一版本,但我们的文学口味应当参与到世界文学的格局中来,跟世界读者分享我们发现和推荐的中外文学精华。这也是我们对内引进外国文学和对外推介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⑧
100
多来,我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学累积已经为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现在是梳理我们的内心感受,组织我们的观念话语,通过文学评论、文学评奖等方式告诉世界,我们对当代世界文学的态度和评价的时候了。
⑨诺贝尔文学奖百多来的坚持铸就了权威和品牌。中国的世界文学评奖现在不妨启程,用以鼓励和褒奖世界范围内的杰出作家。我相信,只要团结和依靠社会力量,秉持严肃公允的态度,坚持科学、有公信力的评奖方式,假以时日,可以成就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权威文学大奖。中国人应该做,也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⑩当然,设奖和评奖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表达和主张。我们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这方面,无须韬光养晦,更不能自损自贬,必须善于表达当代中国的文化深度,积极主张和传播自己的美学口味,做一些对世界文学有创意、有实效、有影响的工作,让世界有效地感知当代中国的魅力,让更多热爱中国文学的外国朋友自愿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
选自《人民日报》
3
月
19
日
)
1.
第⑨段中作者提出“中国的世界文学评奖现在不妨启程”这一主张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
(1)
长期以来我们缺少文化自信和自知,缺乏对外文化传播的意识,难以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价值。
(2)
如今,我们已经为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让我们的文学口味融入世界文学格局,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作者的立场主张固然重要,而把握观点或主张所持的依据或理由尤为重要,因为这更体现了对论述类文本深入的阅读和理解。考试就要反映、体现出这种阅读要求,于是,就有了原因
(
依据
)
概括题。这种题型在题干表述上多为“为什么……”或“……的理由或依据有哪些”。答这种题型,从思维上讲要建立起一种因果联系,题干关键语为果,文中某些分论点或主要论据就是原因或依据,只要这两者能建立起合理的因果关系
(
或论证
)
,答案就正确;从方法上更多的是有关信息的筛选、整合,而不是概括。既是筛选整合,就有找准筛选区间、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问题。这种题型筛选的区间相对集中,多集中在一两段上,很少有对全文的筛选,既然文字相对集中,对文字精细化阅读,合理的划分层次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42086.html
相关阅读: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