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题。
①
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就文艺作品是“
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
而言,电影《小时代》无比真切地表达了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之后,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表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力量。今天,我们都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一旦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一个社会较大人群尤其是已经摆脱贫困的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一个社会先知先觉阶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势必“
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
②
在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但探索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的层面,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
小”
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今天,中国许多知识分子“
言必称西”
,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是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的剥夺和压迫。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强调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的西方社会,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他者即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个体的“
小”
存在于社会历史的“
大”
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立功,立言,立人,哪一桩是把个体的价值捆绑在物质的战车上?
③
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
》《小时代3
》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可能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作家和艺术家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类别,是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设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文艺创作实践是个体性行为,文艺创作的功能却具有公共性,文艺创作无视大的人群,无视创作底色的世界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对作家、艺术家自身职责的放弃,也是对时代、历史的伤害和不公道。
④
矫枉过正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代,进入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对于贫穷的恐慌更加强烈,物质占有的欲望更加迫切。“
凌空高蹈”
之不言已久矣。普通人或可目光和目标向下倾,作家和艺术家不能不为时代唱大风。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有勇气、有才华,更要有情怀、有格调。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请出列,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者也请走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5
.下列对第②
段中“‘
小’
了时代”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今天,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力量,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
.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把对财富的炫耀和追求当成终极目标,整个社会也会出现“
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的思想面目。
C
.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把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
D
.文艺创作只关注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命运,无视大的人群,无视创作底色的世界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造成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失控。
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
段提出观点,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因此电影《小时代》影响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社会的思想面目。
B
.第②
段指出了文艺作品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层面的弊端,然后针对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
C
.第③
段先分析了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强调了知识分子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D
.第④
段简要分析了当今长久不言“
凌空高蹈”
的原因,强烈呼吁作家和艺术家们要有情怀,要有格调,为时代唱大风,力矫颓俗。
7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之所以“
言必称西”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进行剥夺和压迫。
B
.我们应把个体的“
小”
存在于社会历史的“
大”
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不能把个人的价值完全捆绑在物质的战车上。
C
.如果追求票房利益,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等作品的出现,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就必然会被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
D
.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类别,作家和艺术家要致力于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设和传播,不能沽名钓誉、追名逐利,也不能浑浑噩噩、碌碌无为。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B
(
A
项理解有误,“
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是“‘
小’
了时代”
的本质特征;
C
项答非所问,该项表述的是“
西方社会的共识和做法”
;
D
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
文艺创作只关注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命运”
的相关信息)
6.A
(强加因果)
7.C
(“
必然”
的表述太绝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39242.html
相关阅读:“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