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才会纠结“媳妇母亲同时落水”的问题。”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题(16分) ①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才会纠结媳妇母亲同时落水的问题。这个难倒了大批中国好汉的问题,如果拿来问问老外,比如美国人,回答很可能就没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6分)
①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才会纠结“媳妇母亲同时落水”的问题。这个难倒了大批中国好汉的问题,如果拿来问问老外,比如美国人,回答很可能就没那么纠结了:选择另一半。
②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说,因为中国人离不开妈妈,就像我们离不开自己。
③2002,北京大学朱滢等人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者的研究首次发现: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的记忆
00
具有“自我参照效应”,也就是说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记得格外好,
00
对与母亲相关信息也能记得很好,就像是记自己的事一样,
00
出现了“母亲参照效应”。实验中,朱滢等人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在“自我参照效应”实验的经典范式上再增加了母亲参照条件。比如问“‘勤劳’一词适合描述你的母亲吗?”通过类似问题让参与者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将“勤劳”这个词汇和母亲联系到一起。所有被试者通过类似方法将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对象联系到一起,再测验其记忆效果。结果发现,当记忆材料与母亲挂钩时,其记忆成绩与自我相联系的一样好,两者都优于其他条件下的成绩,包括名人作为参照条件。就是说,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与自己相关的事能记得更好,与母亲这一“重要他人”相关的事也具有相同的记忆效果。这与西方文化背景下参与者的实验结果大相径庭。对西方人而言,“母亲”与“总统”这个概念是一样的,都不及被试者对与“自我”相关的材料记得更好。
④中国人独特的“母亲参照效应”说明母亲在中国人的“自我”中具有重要位置。从婴儿时建立的依恋,到成后,“母亲”依然以这种方式存在于中国人的生命里。对中国人而言,“对母亲的情感”似乎并不难理解也并不陌生:在我们幼时的回忆里,往往离不开母亲的身影;当男孩长大后,尽管在外面呼风唤雨,回到家里还是母亲的孩子;甚至问及奥运冠军“最想把奖杯送给谁”时,母亲也会是得票最高的。
⑤为什么母亲对中国人具有独特的意义呢?这与“自我概念”的文化背景有关。一般来说,“自我”包含了与自己有关的个性、身体特征、职业等许多内容。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概念表现不一样。在文化心理学界,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黑泽尔·马库斯等人曾根据文化差异提出过 “独立型自我”与“依赖型自我”两种自我概念类型。她认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自我的概念是独立的、个人主义的,他们关注于自身的思想、感受和行动。而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个人是一种关系自我,强调的是人与人彼此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附,尤其看重家庭。因此可以推测,对美国人来说,就算是母亲,也属于自我以外的其他事物,在记忆上并不占有优势。而对中国人来说,“自我”中包涵有母亲的成分,母亲是“自己人”,“自己人”的事也就是自己的事,当然也就放在心上了。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国男人与美国男人对于“两个女人同时落水问题”的反应。西方文化鼓励独立和个人价值,尤其是成个体要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母亲的参与和影响力会主动降低,理性的美国人会选择对今后生活重要的人。而对中国人而言,不管是出于伦理或是情感,母亲早已是 “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并且不具有可替代性,很难舍弃。
⑥从上面来自行为实验的研究可见,文化对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产生了影响。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这种影响真那么确凿,那么在中国人的大脑里是否存在相应的自我表征的神经生理基础呢?答案是肯定的。 2007朱滢等人用中西方大学生两组被试者进行了“母亲参照效应”的脑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人而言,在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条件下,都激活了腹侧内侧前额叶;但西方人只有自我参照激活了腹侧内侧前额叶。这说明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是住在同一个脑区的,为中国人独特的“母亲参照效应”提供了神经生理层面的证据。
⑦这是中国文化造成的特殊现象还是中国人的大脑比较特殊呢?为此,研究者特别研究了双重文化背景下的特殊群体——香港人。在研究者提示了中国文化元素后,香港人的自我与母亲同住在腹侧内侧前额叶;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香港人的自我与母亲的神经基础是分离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深入骨髓”。受中西方文化影响的香港人的自我甚至会根据文化情境转换:有时候母亲像是“路人甲”,有的时候又与母亲“形影不离”。
⑧总之,可以看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中,母亲是密不可分的成分。这说明,中国人把母亲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就算是长大成人了,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也早已渗透到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甚至生理结构中。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对母亲更依恋的原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35647.html

相关阅读: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