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
相对论”
和“
湍流”
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
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 子 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
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
马克•
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
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
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1920
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
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
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
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闲了没事要好。
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
智慧满盈”
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15
.联系上下文,说说“
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6
分)
16
.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
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6
分)
17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5
.中国人自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或“
自以为拥有一种超级知识,足够博学和聪明”
),除了教育别人就无事可干。(2
分)苏格拉底对“
智慧”
的理解,(2
分,如答“
苏格拉底的话”
或“
苏格拉底的妙论”
给1
分)恰如一剂苦口良药,可以疗救国人自高自大的毛病。(2
分)
16
.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谈论人间朋友和国人自以为拥有最高智慧可以拯救世界的盲目自大作类比,(2
分)批判(或“
讽刺”
)了国人的抱残守缺,不思进取,(2
分)呼吁跳出传统,寻求新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2
分)
17
.首先,由海森堡的难题引出苏格拉底关于智慧的论述;(1
分)接着,分析中国人有一种自认为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的“
偏向”
;(2
分)然后,用马克•
吐温的故事讽刺国人的固步自封;(2
分)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要努力去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96647.html
相关阅读: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