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①
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栩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初到业京时候买在那里的,“
情随事迁”
,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
镜面国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黄店家都称为“
海马荀萄镜”
。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
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辞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屏王和屏奴的宝贝。
⑤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帷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
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穗,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巨,帷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伟一般,裕达阂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
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
世风日下’
、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
今不知古”
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
今不如古”
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川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棍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 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16.
指出第⑤
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
分)
17.
本文题为“
看镜有感”
,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
感”?(6
分)
参考答案:
15
.(6
分)①
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
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
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
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
。(每点2
分)
16
.(6
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
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
(1
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
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
分)
17
.(6
分)①
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
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
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
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96587.html
相关阅读: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