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9
分,每小题3
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
到
米
—180
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
℃
℃
℃
℃
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
米
个大气压。因此,海深
米
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
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
—20
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
、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
.“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
.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
.“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8
、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
.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
.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
.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9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
.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
.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
.“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
、
【参考答案】
B
(重点在对“危险”一词的把握。 “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而不是“气冰”本身是双刃剑。)
8
、
【参考答案】
A
(B
选项将文中的假设情况偷换成现实信息,C
选项假设错误,不符合原文第四小节的表述,D
选项中,“‘气冰’的开采困难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这一表述错误应是由“气冰”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9
、
【参考答案】
D
(“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不符合原文表述,正确应为“气冰”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还不成熟,这一点可从第四小节的第一句话得到信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71386.html
相关阅读:《地面应用系统: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阅读答案
《,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阅读答案
《手机正传》阅读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答案??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