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
①
我们在广东或香港旅行时,言语不通,遇到困难,以纸笔来作“
笔谈”
,却是最简单的一种解决的方法。原来,不管语言的如何分歧,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很早的时候便已寻找到一种统一的工具了,那便是“
文字”
的统一。在远东大陆上的这个大帝国,所以会有那么长久的统一的历史者,“
文字”
的统一,当为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②
正同每个野蛮民族之必有其语言一样,最野蛮的民族也必各有其最幼稚的文字的萌芽。语言只是诉之于听觉的,其保存,只是靠着人的记忆,其传达,只是靠着人的口说,未必能传得远,传得久,传得广,或未必能够正确无讹。但文字则不同,她是有语言所未必有之传达的正确性和久远性的。自有文字的发见,于是人类的文化才会一天天的进步;往古的文化得以传述下去,异地的文化,得以输传过来,所取用者益广,益博,于是所成就者也就愈伟大,愈光荣了。
③
语言和文字同为传达思想和情绪的工具。却一则诉之视官,一则诉之听官,其发展并不是同循一辙的。在那时,文字还不过是绘画的或象征的符号,其作用至为简单,只是帮助记忆而已。今日非洲及澳洲的土人们,每遣使人他适传达意志时,则用一种树枝造成的木棒,以种种样式的符号刻划于上,以备遗忘;或对方见了这棒也可以明了其意。秘鲁的土人昔尝用结绳的制度;这正与《易系传》所谓“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的话相应。但较进步的民族,则应用到更复杂的绘画或和绘画相类似的方法,以传达或记载某意或某事。最初的文字,大都和实物是相差不远的。中国古代的象形字,如日、月、山、川、鸟、马等等,皆不过是绘画而已。埃及的象形字,像说两匹马,便是实在的绘着两匹马的。但后来,这些绘画的字形,渐渐的简单了,离开图画便一天天的远了。同时,许多抽象的观念,也能以会意的字表之,如上下等字,都是由象征文字而出来的。
④
但文字如果不能和语言连合的话,便永远只会是一种绘画或象征的符号而已。人类文化愈进步,于是文字不仅是实物的绘画的或象征的记录,而也是语言的代表或符号了。文字和语言的合一,一面语言渐渐的得以统一了,一面文字也更趋于复杂,滋生得更多,而同时,离象形字的状态也益远,更有许多象音、会意的字创造出来。在这种人类所特有的符号之下,千万来,是那样精致的记录下,或传达出人类的伟大的思想与情绪!所谓文学便是用这种特创的符号记录下或传达出的人类的情思的最伟大的、最崇高的和最美丽的成就。
⑤
中国古代的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至少,在中原的民族是合一的。其他各地,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像在春秋的时候,楚地呼“
虎”
为“
於菟”
,便是一例);至于是否有不同的文字,则不可知。我们观于秦始皇帝的屡次提到“
同书文字”
(《琅琊台立石》),或“
书同文字”
(《始皇本纪》),臣下们至以此和“
车同轨”
,“
器械一量”
同为歌功颂德之语。或当时各国所用的文字说不定竟未必是相同的(或至少是有着各种不同的书写方法)。惟就殷虚所发见的甲骨文字及殷、周诸代的铜器款识观之,又确知很早的便有一种共同的文字的存在。这种共同的文字,或其初只是占据于中原的民族之所用;后来才因了他们的势力的渐渐扩大,而流传到各地去。总之,在很早的时候,中国的文字大约便已是统一了的。惟语言,则如上文所述,在南方各地就未能统一。又,即在古代,因了语言的时代的变异,而文字则成了一成不变的固体,故中原民族所用的文字,便也渐渐的和语言不能合一。文字很早的便成了典雅的古文;而语言的流变和歧异则仍然继续存在。总有两千以上的时间了,中央政府都在维持着“
文字”
的统一。
(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2
~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区”
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
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
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字能传播的范围更广,时间更长,而且不会有错误。
B.
早期的文字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记忆,现在还有一些土著在派人往其它地方传达意志时用树枝造成木棒,将符号刻画在上面,以备遗忘。
C.
最初的文字和实物相差不远,如中国古代的象形字日、月、山、川等,原先都不过是绘画而已,后来才逐渐简化远离了绘画。
D.
早期的文字具有象形性的特点,故而阅读起来比较容易。
E.
就殷墟所发见的甲骨文字及殷、周诸代的铜器款识来看,中国古代的确很早便有一种共同的文字的存在了。
13.
关于“
语言和文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感觉到语言不通时候,有时可以凭借文字来解决思想交流上的障碍。
B.
文字和语言的合一使得语言逐渐趋于统一,而文字则趋于复杂。
C.
在古代,中原地区的民族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而其它各地则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
D.
文字或许可以通过官方进行规范统一,语言的流变和歧异则未必能消除。
14.
请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
自有文字的发见,于是人类的文化才会一天天的进步”
?(4
分)
15.
据考证,潮汕人的祖先是从中原地区逐步迁徙来的。在潮汕方言中,“
食饭(
吃饭)
、姿娘(
姑娘)
、书册(
书本)
、厝(
房、屋)
、伊(
他、她)”
这些口语词汇在秦汉以及唐宋的古文典籍中时可见到。而在今天规范的普通话口语表达中,上述词汇已不再使用。请据文章第⑤
段的相关观点简要解释上述现象。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BE
【A
.原文说“
但文字则不同,她是有语言所未必有之传达的正确性和久远性的”
,并不表示文字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会有错误。C.
原文说“
最初的文字,大都和实物是相差不远的”
,以偏概全。D.
文字早期具有象形的特征并不表示阅读起来就很容易。】
13.C
【C.
原文是说其他地方“
至于是否有不同的文字,则不可知”
。】
14.
(1
)因为文字具有语言所未必有的传达的正确性和久远性,(1
分)(2
)它的产生和发展,使往古的文化得以传述继承,(1
分)异地的文化得以输传交流,(1
分)人类文化能够在更广博的范围内被吸收运用,取得更伟大的成就。(1
分)
【评分细则】本小题共4
分,答出文字的特点,给1
分,答出文字在人类文化传承上三点作用,每点1
分。划线内容为关键得分点。若考生答出‚
文字能精致地记录或传达出人类的思想与情绪
?
也可得1
分,但总分不超过4
分。
15.
(1
)因为潮汕人是从中原逐步迁徙来的,而古代中原地区的民族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所以潮汕方言中“
食饭”“
姿娘”
等口语词汇在古文典籍中时可见到。
(2
)因为语言有时代的变异,而文字则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原民族所用的文字和语言渐渐不能合一了,所以今天规范的普通话口语中不再使用“
食饭”“
姿娘”
等潮汕方言词语。
【评分细则】本小题共4
分,每个要点2
分,文本观点与对应结论各1
分。依据文意,所举潮汕方言词汇之所以见诸唐宋以前的古籍,是因为其时文字与语言是合一对应的;之所以普通话中不再使用,是因为文字固定不变,而语言则随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异,两者不再合一对应。考生只要能理解文意把此两层意思说清楚即可得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60748.html
相关阅读:《地面应用系统: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阅读答案
《,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阅读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答案??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手机正传》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