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ar概念图
新浪科技讯,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天文学家表示,最近发现的一颗具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对恒星的演变和黑洞的诞生理论形成巨大挑战。这颗“磁星(Magnetar)”位于距离地球1.6万光年的天坛星座的著名恒星簇Westerlund1里。
瑞士天文学家1961年发现的Westerlund1,是恒星物理学界最喜欢的一个观测点。它是银河里最大的一个超级恒星簇,由数百颗质量非常大的恒星组成,一些恒星的亮度几乎是太阳的一百万倍,有些恒星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的两千倍。从宇宙的标准来看,这个星簇还非常年轻。里面的恒星都是在350万年到500万年前发生的同一个事故中诞生的。
Westerlund1里是为数不多的几颗磁星之一,这是一种特殊的中子星,由超新星爆炸形成,它的磁场强度有可能会比地球的磁场强数百万甚至数亿倍。据该研究显示,最终变成磁星的这颗Westerlund恒星,质量至少是太阳的40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它将导致人们对黑洞理论产生质疑。
主流假设认为,质量是太阳的10到25倍的恒星,最终将演变成中子星。但是质量超过太阳25倍的恒星,最终会形成黑洞,黑洞是一种可以吞噬一切,连光都不放过的怪物,它是在一颗大质量垂死恒星的瓦解过程中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磁星的“母亲”因为很大,最终变成一个黑洞。不过论文作者表示,另一种可能是恒星变得越来越轻,这促使它演变成一颗中子星。
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该论文上说,答案可能是双子星系:成为磁星的恒星在诞生时还有一颗伴星。随着恒星的演变,它们开始产生互动,伴星开始不断掠夺前身星的物质,最终导致它发生爆炸,演变成一颗超新星。据该理论说,爆炸导致这个双星系分开,两颗恒星从星簇中喷发而出,只留下闪闪发光的剩余部分,这就是磁星。
西蒙?克拉克负责领导的该科研组,利用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获得这些观测数据,他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它说明双星系可能在恒星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超大质量恒星来说,双子星系将是“最终的宇宙‘饮食计划’,它们摆脱的质量,超过原来质量的95%。”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38762.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