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基础性
尽管近些年来高中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能力立意,材料型情景题大量出现,但绝大多数试题仍然是采取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模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可见大多数试题仍然是贴近教材的,是以教材为依托的,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因此在命题选材时,仍应以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素材为依据,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宜脱离教材,游离课本太远,更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过是一具空壳。正因如此,不管试题形式如何变化,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
2.突出能力立意。尽管前面提到高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这种考查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认或再现,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即所谓死知识活考查,重理解、考应用,因此高考同时又体现出“命题立意能力化”的特点。
那在命制试题时应如何突出能力立意呢?一是在考点的选择上要多考查“为什么”等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少考查“是什么”等了解层次的知识;多考查具有延伸性、拓展性的知识点,少考查现成结论性的知识点;多考查具有迁移性、整合性的知识点,少考查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二是将高中历史课本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提供较为新颖且信息丰实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变换新的设问角度,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三是在对答案的组织上,要求试题的答案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照搬,不是某一个知识点的简单再现或多个知识点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历史材料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加工或整合的一个过程,即答案生成整合化。
3.热点知识考查隐形化。众所周知,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知识,充满时代气息,但其切入点往往是采取从某个具体角度隐形介入的方式来影射热点的,即所谓“热点问题隐形化”。命题专家一方面要体现热点,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猜题押宝、死记硬背,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呈现的方式、设问的角度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新颖和隐形的特色。试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考查的热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如今年高考第39题,考查的是民族团结问题,其切入点是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隐含的热点是今年三月份拉萨少数藏独分子掀起的骚乱事件。因此在编制关于历史热点知识的相关试题时,就要尽可能从那些相关的知识里面寻找符合隐形介入原则的具体知识点寻找突破口,并巧妙切入,精心设计问题,这样命制出来的试题,不仅显得新颖,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36447.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