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册新教材的试用后, 笔者发现教材中实验内容变化最大,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影响最深的是学生实验,新教材在学生实验的数量、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大幅度地调整,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及培养。下面简要总结新教材中学生实验较原教材学生实验所存在的特点,并商榷新教材试用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学生实验问题。
一、新教材学生实验的特点
1 实验数量大幅增加
原教材(共三册)共有学生实验27个,其中必做实验22个(包括三个实验习题)选做实验5个;从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上看,验证性的定性实验 21个(包括三个实验习题)、定量实验3个、物质制备实验2个、“实验基本操作”1个。新教材(共三册)中学生实验则为40个,增加了近二分之一, 其中必做实验29个(包括三个实验习题)、选做实验11个;从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上看,验证性的定性实验24个(包括三个“实验习题”)、定量实验6个、物质制备实验4个、“实验基本操作”2个、实验设计4个。从上面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实验设计是新增添的一类学生实验,且数量较多,占学生实验总数的10%;定量实验、 物质制备实验和“实验基本操作”增加了一倍,且定量实验所占比重较大,为所有学生实验总数的15%。 由此可见,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在强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的同时,更加注重设计性的实验、定量实验和物质的制备实验。
2 语言叙述更加准确
如“电解质溶液”实验中对于pH试纸的使用,原教材的叙述是“用干净的玻璃棒沾取…………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而新教材中叙述是“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并分别点在两小块pH试纸上…………”。新教材中所用到的“蘸”和“点”较原教材中的“沾”和“滴”更形象地描述了玻璃棒所取药品量之少。再如“氨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对NH4Cl(s)和Ca(OH)2(s)混合的操作,原教材的叙述为“…………,用玻璃棒充分拌和,…………”,而新教材中却叙述为“…………,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均匀,…………”。“迅速搅拌均匀”较“充分拌和”体现了该操作的时间性强,混合程度大等,且“搅拌”一词较“拌和”更符合科学术语。
3 引言提挈学生实验
新教材中学生实验变化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之前用正楷编排的“引言”,这些引言所包括的内容有: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知识,实验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化学史知识,实验方法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哲学论点,名人名言等。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的引言是:“在化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过程中,由定性到定量是一个质的飞跃。滴定管和容量瓶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计量仪器。练习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对定量研究化学有很大的好处。”新教材中的引言对整个学生实验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4 实验目的有所拓宽
原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一种狭隘的实验目的,仅仅局限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论的“了解”、“认识”、“巩固”等阶段,属于验证性的实验目的。而新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实验目的在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理论验证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意识、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上。如“硫酸的性质”实验目的增加了“练习吸收有害气体的实验操作,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中和滴定”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的实验目的等。
5 药品选用更趋合理
新教材在药品的选用上综合考虑了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中的安全等诸多因素。如“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时,选用了酚酞作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是从粉红色到无色),而原教材选用的是甲基橙(颜色变化是由黄色到橙色)。从颜色对比上可以看出粉红色到无色的对比度要大于黄色到橙色的对比度,所以新教材选用酚酞作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更易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再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选用NaCl及其溶液作为溶质代替了原教材中的NaOH和盐酸,从而减少了操作过程中腐蚀性的药品对称量器具(特别是天平)及实验者的腐蚀、危害。
6 设计实验成为专题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作为一个专题出现在新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这种实验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尝试。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制备实验方案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或其它学科知识,思考化学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性实验除在第三册作为一个专题出现外,还渗透到第一、二两册的学生实验中,如第一册的实验习题中就涉及到了设计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内容)(即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数据等的记录及结果分析、问题与讨论”等);再如第二册“氨的制取”实验就没有象原教材那样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设计性实验的这种先期渗透为其在第三册作为专题出现做了铺垫,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建构既有梯度,又有灵活性。
7 引入了趣味学生实验
新教材在一、二两册各安排了一个选做性的趣味学生实验,内容有“指纹检查”、“滴水生烟”、“自制指示剂”、“吹气生火”、“检验含碘食盐中的碘”、“火龙写字”、“变色液”、“喷雾作画”、“番茄电池”和“可燃的‘胶冻’”等。这种趣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建构知识。久而久之,可以使学生养成探索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8 增添了实用生活实验
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社会。这种贴近生活和社会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加便捷,更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如生活中的番茄(西红柿)、土豆、豆腐等都成了化学实验用品,拉近了学生同化学实验的距离;再如“制取蒸馏水”、“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等学生实验更加关注工农业生产,使学生了解到生产、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制取和检验方法,这种联系社会、联系生产、学以致用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9 渗透了环境保护知识
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有意识地渗透了环境保护意识,如“氯、溴、碘的性质”实验中,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再如“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中,用蘸有碱液的棉球来吸收有害气体SO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是可以用化学方法来治理的;新教材中微型化学实验方法的渗透也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考虑的。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利用课堂(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17164.html
相关阅读: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
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