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举措:①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②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③康熙帝亲征噶尔丹,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④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此后清朝制定了中央政府册封历世达赖和班禅的制度。⑤清朝设置理藩院。 这里除了用序号外,还按照地理方位顺序东南、东北、北和西北、西南、中央来分解和分层,叙述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显得条理清楚。 遵循的原则 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这是回答历史问答题的基本原则,史是史实,论是理论或观点。史论结合,即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史论结合,摆事实,讲道理,才能把问答题答好。 遵循的原则 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答题时,尽量使用教材上的观点和史料,对史实进行综合分析,而综合分析必须建立在充实的基础上,才能言之有物,避免空发议论。 史论结合既可以先叙述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夹叙夹议,用有关史实说明有关结论。 如2002年春季文综卷: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 构思拟纲要遵循的原则 一、问什么答什么 二、用序号分段 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方法步骤 一、认真构思,拟定提纲 审题之后,便要进行构思,考虑答案范围可分哪几个部分,各部分要点有哪些,怎样安排。根据题意要求,拟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提纲。 方法步骤 二、汇集材料,充实内容 根据拟定的答题要点,汇集材料,进行取舍,选择作答。切忌包罗万象,简单罗列。但要按三点去做:一要选择典型,二要归纳概括,三要历史基本要素完整。 如2004年江苏卷: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结束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施余粮收集制。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三、层次答题,有条不紊
回答历史问答题要注意层次条理清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回答,不要杂乱无章,头脚倒置。
如2001年春季卷:试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 答案: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②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定《抗日停战协定》。③发表 “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⑤“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通电,所领导的武装编入国民革命军系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以时间秩序排列作答,逻辑通顺,眉目清楚。 方法步骤 四、文字准确,行文流畅 所谓文字准确,就是史实准确,观点准确,尽量用教科书上的材料和观点答题,语言要用历史语言、规范语言表述;表述形式上要分段叙述,做到层次分明。 方法步骤 五、认真检查,及时更正 对题目和答案要认真而严格地检查一遍。看审题是否偏差,题意是否抓准,要点是否齐全,答案是否完整。通过检查,应及时更正,做到对题作答,要点分明,书写规范,亦无错别字。 历史问答题的解题的具体方法 一、认真构思,拟定提纲 二、汇集材料,充实内容 三、层次答题,有条不紊 四、文字准确,行文流畅 五、认真检查,及时更正 课堂总结第一步 审题定位,方法归纳: 审题定位强调一个“准”字。要在以下两方面要下功夫: 1、划准构题成分,做到四审定: (1)划准提示语,审定题目类型 (2)划准答项语,审定求答项目 (3)划准主干语,审定解答对象 (4)划准限定语,审定限制条件 2、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 课堂练习 请写出下题的解题思路: (2005年广东卷)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
2003年全国卷: 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进展:①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②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 ③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④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 ⑤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原因: 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 ②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15161.html
相关阅读: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