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点: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靖难之役含义:


又称靖难之变,“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建文年间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朱允?,夺取帝位的战争。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藩王中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因不满朝廷削藩措施而起兵叛乱。战争历时三年,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军攻下首都南京,惠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迁都北京:

由于洪武年间,北方的防务多由几位边王(如朱棣、朱权)负责,而靖难后朱棣徙诸边王于内地,导致华北防务空虚;
又由于有唐朝之守外虚内、宋朝之守内虚外的教训,故在军事上,定都金陵(南京)、遥控将领守卫边界的风险很大;
“天子守国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南京的建文帝影响较大,在政治上考虑,作为朱棣大本营的北平更加适合作为帝都。故考虑各种因素后,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名顺天府;随后迁徙各地富民于北京。称北京为行在。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的准备一直在进行,如建北京城、建宫殿、疏通漕运等;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遂下令迁都,以南京作为留都。自此,除1928年至1949年期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外,北京均为中国的首都。朱棣在靖难初始时曾将大宁的全部军力(包括朵颜三卫)纳入麾下,朵颜三卫在后续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朱棣称帝后,将宁王封于南昌,永乐元年三月把大宁封赏给朵颜三卫作酬劳。



“靖难之役”战争简介:

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战争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及子孙的统治,便大封宗室二十多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这些藩王虽然没有封地的管治权,但拥有护卫军队,少者有三千人,多者至一万九千人,驻守北方边境的晋王、燕王和宁王军权更大。
如果太子朱标不是早死的话,即使他将来继位,按照“长兄为父”的传统,诸王应会对他存有敬畏。朱标不幸早死,太孙朱允?是诸王的后辈,感到难以约制诸王,加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便有削藩之意。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去世,朱允?作为皇太孙继位,是为惠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藩,先后削去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及岷王五位藩王。


战争经过: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即帝位,是为建文帝。朱允?在做皇太孙时,就对诸藩王不满,曾与他的伴读黄子澄商量削藩对策。即帝位后,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并令诸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帝命令将臣监视朱棣,并乘机逮捕之。朱棣得到这一消息,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


事件影响:

成祖在“靖难之役”获胜后,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及众多建文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丁志方、甘霖、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刘端、黄观、侯泰、茅大芳、陈迪等,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直至明仁宗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   
成祖不承认建文年号,以即位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元年。虽然成祖因为反对惠帝削藩而起兵,但他即位后却跟惠帝一样推行削藩。因为京中宦官提供的情报帮助成祖击败惠帝,成祖即位后便改变太祖以来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埋下日后宦官祸国的种子。



惠帝朱允?削藩存在的问题:


1、削藩既无计划(如一月之内连削三王),又缺乏妥善的善后处理;加之惠帝本人刚刚登基,削藩速度过快,导致人心浮动。
2、捕风捉影,导致地方有人告变邀功(如湘王被人诬告谋反,无以自明,遂自焚)。
3、过于急躁,削废并进,激化矛盾。废藩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为敌我矛盾,给予藩王造反的理由。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均非因置藩本身引起变乱,而是中央的削藩引发既得利益者抗争。即使是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也不是直接废藩,而是颁布《推恩令》来逐步削减。而且削藩之外也把诸王爵位也削掉,被褫夺爵位的王爷全家皆发配各地餐风露宿,使其他王爷人心惶惶,在战争爆发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袖手旁观,甚至给予燕王援助。
4、掩耳盗铃,放还燕藩三子。朱棣的三个儿子当时(建文元年五月)都在南京,本可作为人质,黄子澄说不如放回北平,以麻痹朱棣;但实际上当时已经削去四位藩王,可谓掩耳盗铃。
5、重文轻武,罔顾军事。朱允?本身毫无作战经验,虽然因太祖大杀灭元功臣,加上太孙崇文抑武、重用者均为文官儒生。以当时外患仍频的明朝而言(明蒙战争直到隆庆、万历年间才逐渐停止),惠帝本身完全无作战经验及兵法素养,中央不是没有合适的统兵将领,可是中央由一群不懂军事的文官贸然指挥,唐突削藩并非治国良策。后来事实也证明,方孝孺等大臣确无保家卫国之作战能力。而且,削藩的同时,惠帝也进行改制,大幅提升文官地位(如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造成武将不满,或多或少对惠帝的政策实施有不良影响。
6、朱允?对待身边那些偶犯小错的宦官不当人看往死里整,犯了大罪的文官却当宝贝捧著,导致宫中太监愤而投靠燕王,派人给燕王送信,朱棣才知道南京城兵力空虚,于是甩开朝廷主力,一招黑虎掏心直接杀奔南京城下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08354.html

相关阅读: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