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点:五卅运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五卅惨案:

又称青沪惨案、五卅大屠杀,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的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激起全市人民愤怒。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宣传声援工人,被英帝国主义拘捕100余名。随后,有近万名群众聚集在上海南京路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死10余人,伤数十人。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后,中共中央立即号召上海人民罢工、罢课、罢市,以抗议帝国主义大屠杀。


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五卅运动历史背景:


1、1925年1月,党的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2、四大以后,工人运动迅速复苏和发展。
3、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


斗争过程:


1、6月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这标志着上海工人运动从分散的状态开始转向集中的有组织的行动。上海全市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开运动迅速席卷全国,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市民、农民等社会各阶层,并从上海发展到全国各地,遍及全国25个省区(当时全国为29个省区),约600-700个县,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
3、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得到了国际革命组织、海外华侨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
4、“三罢”开始后,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调集武装,继续屠杀群众,进行武力恫吓,同时施展种种阴谋分化瓦解工商学联合阵线。他们以增加税率、停止借款、通汇、航运和电力供应相威胁,逼迫大资产阶级带领整个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
大资产阶级的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首先提出 “单独对英”、“缩小范围”的口号,将原工商学联合会提出的17项交涉条件改为13条,删掉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英日驻军、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及罢工的自由等核心条款。
5、6月19日,上海总商会召集76个团体讨论开市,并于23日单独宣布停止罢市。接着,总商会又以停发罢工救济费的办法挟制工人复工(各地支援罢工的捐款由总商会经管)。在威胁利诱面前,资产阶级由动摇而妥协,于6月26日无条件结束总罢市。
不久,学校开始放署假,学生纷纷离校。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决定改变工人斗争的策略,由总罢工改为经济斗争和局部解决。



五卅运动性质变化:

从学生运动到全面的反帝爱国斗争:

5月22日上海各团体开会追悼顾正红,上海各大学学生均往参加,路经公共租界时有四人被捕。于是上海学生会开会,决议组织演讲队,出发租界宣传。5月30日学生联合会分派多队在租界内游行讲演,当天下午,一部分学生在南京路被捕,其余学生及群众共千余人,徒手随至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英捕头爱伏生竟下令开枪向群众射击,当场死学生四人,重伤30人,租界当局更调集军队,宣布戒严,任意枪击,上海的大学校竟遭封闭,这就是“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全国震动,北京学生第二天即响应,全国各大都市学生也先后罢课,风起云涌,进行反帝国主义示威运动,民意沸腾。  
当夜,中共中央立即召集会议,决定扩大斗争规模,号召上海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以抗议英帝国主义的大屠杀。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的领导下,31日晚上海有组织的20余万工人成立了上海总工会,并选举李立三为委员长。6月1日,上海全市的总罢工、总罢课和总罢市开始了,其中包括20余万工人的总同盟罢工,5万学生罢课,绝大部分商人参加罢市。  
6月7日,由上海总工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推举代表,组成“工商学联合委员会”,提出了惩办凶手并赔偿、取消领事裁判权,永远撤出驻沪的英、日海陆军等17项交涉条件。同时运动继续发展和扩大,北京、天津、南京、青岛、杭州、开封、郑州、重庆等全国各大城市和几百个城镇的人民,纷纷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通电,捐款,表示支援,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并得到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


五卅运动事件意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
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
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
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

顾正红,1905年生于江苏享宁人(今滨海县正红乡正红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1年,到上海先后在日商内外棉九厂、七厂做苦工。
顾正红积极参加“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学习活动,坚持将学到的革命道理传播给工友们。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北伐,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因其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故又常简称为“北伐”,或称“北伐战争”。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北伐过程


1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
2、北伐军在湖北激战的时候,孙传芳到江西,企图攻击北伐军的侧后。北伐军转攻江西,南北合击,歼灭了他的主力,占领南昌。


3、福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福建、浙江。


4、第二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


5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吴佩孚、孙传芳汉败时,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134民革命军北伐。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连捷,与冯玉样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也占领了徐州。



北伐的胜利进军:

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①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②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国民政府迁到武汉:1927年1月
国民革命的失败: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北伐能胜利进军原因:

1、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2、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3、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北伐战争的条件和原因:



1、条件:
1925在帝国主义的握合下,直奉两系在共同“反赤”的口号下,结成反革命联合阵线并开始向革命势力发动进攻,歼灭封建军阀迫在眉睫。


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东国民政府日臻完善,广东革命根据地空前巩固和团结,使北伐政治组织条件成熟了;八国民革命军政治制度的建立、军事训练的加强和苏联的帮助,使北伐的军事条件成熟;工农运动的发展,冯玉祥的国民军遥相呼应,使北伐的群众条件成熟。


2、原因:
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
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到位;
在北伐战争中,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方针正确;
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分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06295.html

相关阅读: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