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中小学课程改革也日趋发展和进步。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越来越面向于全体学生,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挖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快乐的学习,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将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生活相联系、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去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思想,逐渐养成求异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但是,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型,其中必修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但是在必修的课程内容方面和选修的管理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1、必修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不明显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现状上,大部分的教师将选修部分中的内容加入到了必修的部分,他们认为“必修课程中的化学知识太少、太简单了”,这样,实施必修加选修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把选修的内容都加入到了必修的内容中,导致教师教学时间不够、学生负担重、“公民的化学”未体现而是又回到了“精英化学人才”的教育模式上。
由上述课程内容的实施现状,我们思考:在必修课程中的化学1、2中的课程内容是不是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最基本的知识,在必修课程中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化学知识,而将大量的深入性的知识放在了选修的部分,那么在学生选择选修课程中的一至两门课程,势必造成大量化学知识的流失。比如:学生学习化学必修课程后,选择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科目所要求最低学分为6学分,必修4学分,选修至少选一门2学分),那么对于其他模块的知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等模块由于必修当中涉及的非常少,造成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缺失。
2、选修课程的选择性未充分体现
从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来看,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并未体现出来,表现为学校指定学生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有的省份是在考试大纲上明确指明只考选修中的哪几个部分,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而是跟着高考指挥棒走,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3、课程标准对内容的表述太抽象
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新课改的课程标准对内容的表述太抽象,对提及的内容在深度、广度、难度的要求上不够明确,也很不具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浅上把握比较困难。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怕达不到课标要求。[1]
二、教材所存在的问题
1、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衔接不太好
当学生学习完必修教材之后,再学习选修教材时发现所有的知识必修教材都学过,但是所有的知识在选修教材中都要重新再学一遍,这不但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更重要的学生再学习选修课程的时候就会认为这一部分知识已经学习过了,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
2、选修教材的难度比较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02314.html
相关阅读: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
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