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 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 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
(1)对商品经济应持积极态度 (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 | (1)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 (2)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 (1)原因: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2)范围: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的作用认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1)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后来,列宁认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2)斯大林:斯大林也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斯大林还认为,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他进一步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不过,斯大林认为,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3)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的论断;强调了要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指出了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①巩固了工农联盟。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
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全面理解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1)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在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在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再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而主张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政府计划发展商品经济。列宁的主张是一种“有限计划调节”,即通过政府对经济过程的一种有限干预,实现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的相融和统一。
(3)列宁没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是把其当作一种权宜之计,所以使其认识具有了局限性。
提示: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首先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产生,因此,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情况。但历史的发展却是首先在半封建半农奴制的落后国家苏联率先实现社会主义,那么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说,不具备已形成了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那么到底要不要发展商品经济,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导师们都没有明确说明。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系统总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1)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后来,列宁认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2)斯大林:斯大林也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斯大林还认为,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他进一步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不过,斯大林认为,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3)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的论断;强调了要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指出了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1)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者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对立物产生的,是当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正是由于这一规律,才使国家计划机关有可能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
(2)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方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系统总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1)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后来,列宁认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2)斯大林:斯大林也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斯大林还认为,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他进一步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不过,斯大林认为,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3)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的论断;强调了要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指出了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3)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兼顾。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向外国学习。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的作用认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79658.html
相关阅读:2016年1月5日时事政治(国内)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时代主题
高中政治巧记政治常识
高中政治知识点:国际组织概观
高一政治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