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876年,由美国支持的反动军人迪亚斯(1830?1915)发动政变,攫取了总统职位。1876~1911年,他一直是掌握全权的独裁统治者。他的反动政策引起了墨西哥中下阶层人士的反对。1910年,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马德罗(1873?1913)被推为总统候选人。他提出保护民族工业、反对独裁、建立宪政国家等口号,竟被投入监狱。马德罗越狱后,号召人民起义,推翻迪亚斯政权,把土地分给农民。马德罗的号召得到了南北两支农民武装的支持。在北部,维亚(又译为“微拉”)领导的农民武装击败了政府军,并同马德罗会合。在南部,由萨帕塔(又译为“查巴塔”)领导的农民武装也占领了大片地区,并向首都进军。1911年5月,在南北两支农民军的夹击和首都人民反对浪潮的压力下,迪亚斯被迫下台,逃往欧洲。
马德罗上台后,并未实现他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诺言,还下令解散农民武装。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支持反动军官韦尔塔发动政变,韦尔塔捕杀了马德罗,自任为总统。但这次政变再次激起人民的愤怒,南北两支农民武装又开始同新的反动政权作战。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卡兰沙(1859?1920)也组织了护宪军投入战斗。1913年夏,维亚的农民武装同卡兰沙的军队一起同韦尔塔作战。1914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借口要“教训拉丁美洲人民选举好人”,派军舰侵犯墨西哥湾。墨西哥工人武装、农民武装和护宪军结合起来,于这年7月推翻了韦尔塔的反动统治,卡兰沙夺取了政权。11月,美国干涉军被迫撤走。
为了巩固政权,卡兰沙实行了一些社会改革,于1915年颁布了土地法令,1916年召开了立宪会议,1917年2月完成新宪法的制定。1917年墨西哥宪法第27条规定土地、森林、河流和矿藏归国家所有,国家有权收回外国人攫取的土地和矿场。还规定限制教会权力,废除大地产制,发展小土地所有制。第123条规定工人有结社、罢工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禁止使用童工。这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拉丁美洲: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经济上大地产的扩大和加强;一是政治上考迪罗独裁统治的盛行。
早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时期,封建的大地产和大庄园制就是殖民主义者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基础。独立后,靠独立战争起家的将军和新官僚变成了新的大地主。他们不仅霸占了西葡殖民者原来占有的土地,而且利用特权,巧取豪夺,大肆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因此,大地产制反而更为加强和扩大了。在20世纪初的墨西哥,一般庄园的土地很少在2500英亩以下。占地2.5万英亩以上的庄园有300个,占地6.25万英亩以上的庄园有160个,7.5万英亩以上的庄园有51个,还有11个庄园各占地25万英亩之多。巴西的大种植园面积更为惊人,2000个大地主拥有的土地超过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丹麦4国面积之和。19世纪后期,随着土地资源的新开发、铁路的兴建、单一作物制的进一步发展,外国公司也在拉丁美洲大肆掠夺土地,建立大庄园。1899年在中美洲建立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占有了中美洲7国全部耕地面积的约28%。
大地产制是产生考迪罗独裁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考迪罗”是西班牙文Caudillo的音译,意即霸主或军人独裁者。由于大地产制的加强和扩大,严重阻碍了拉美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大地主在政治上一直占有优势。他们同封建教会结成同盟,利用独立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军队作为夺取政权和维护统治的工具。这种军阀独裁统治是拉美各国大地主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名义上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成立了议会,大多数国家还实行了两党制,但都形同虚设,实际上是考迪罗的军阀独裁统治。考迪罗主要通过武装政变夺取政权,并利用暴力维持统治。他们搜刮民财,残酷压迫人民,严重破坏了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又由于考迪罗代表了不同大地主集团的利益,相互之间争权夺利,致使政变频仍、内乱不断。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生了250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秘鲁在独立后的100年中,更换了五十多个总统。帝国主义入侵后,各国的考迪罗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往往勾结和投靠帝国主义,有些国家的考迪罗还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上台的。因此,考迪罗独裁统治又是帝国主义侵略拉丁美洲的政治支柱。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玻利瓦尔
西蒙?玻利瓦尔:
南美洲北部地区民族独立战争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也是整个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运动中最为杰出的领袖。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功勋卓越的革命者,他被授予了“解放者”(ellibertador)的光荣称号。美洲有很多城市以“玻利瓦尔”为名字来纪念他。
圣马丁:
阿根廷将军、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他将南美洲南部从西班牙统治中解放,与西蒙?玻利瓦尔一道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被视为国家英雄。
拉美独立战争呈现的特点:
1.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独立过程;
2.由拉美地区土生白人领导;
3.以战争的形式实现独立;
4.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拉美独立战争:
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三个战场。
1、第一阶段从1810年至1815年,西属拉美殖民地除秘鲁外,都发动武装起义。殖民统治由于失去母国的支持,土崩瓦解。各地初步建立了独立政权。但是,掌握运动领导权的土生白人没有提出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政治经济改革纲领,也没有动员印第安人和黑人参加革命;
各地区斗争缺乏协作,力量分散。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和西班牙波旁王朝的复辟,各地独立政权大部分被殖民势力摧毁。此阶段主战场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墨西哥独立运动的特点是更具群众性。起义领导人大多为贫困农民和下级教士,使运动具有民族解放和反封建性质。
2、第二阶段从1816年至1826年,独立运动领导人吸取了前一阶段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明确的革命目标和纲领,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打破地区界限,相互配合支援,赢得最终胜利。南美北部战场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巴拿马等地,中心在委内瑞拉。
3、西属拉美的战争主要集中在三个中心地区,即墨西哥中美地区,拉普拉塔地区,及委内瑞拉地区。
1816年,玻利瓦尔在海地共和国的支持下打回委内瑞拉,宣布废除奴隶制,许诺胜利后给参加解放斗争的战士分配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踊跃参军。
从1819年起,玻利瓦尔率军翻越安第斯山,解放哥伦比亚;再回师加拉加斯,解放委内瑞拉全境;继而解放厄瓜多尔,成立了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在内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南美北部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南美南部战场包括今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玻利维亚等地,中心在拉普拉塔地区。西班牙殖民势力在这一地区相对薄弱。圣马丁认识到秘鲁是西班牙统治美洲的主要堡垒,为此,他制定了一个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先解放智利,然后由海路进攻秘鲁的作战计划。
从1817年起,圣马丁率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解放智利。随后由海路出击,解放了秘鲁首都和沿海地区。西班牙殖民军退守秘鲁北部。
为彻底消灭殖民军,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于1822年7月在瓜亚基尔举行单独会晤,商讨协同作战,但未能取得一致。会晤后,圣马丁悄然引退,玻利瓦尔承担起解放秘鲁的重任。在阿亚库乔决战中,玻利瓦尔军队决定性地打败殖民军。到1826年,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玻利瓦尔采取的革命措施:
为了动员拉丁美洲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独立运动中来,玻利瓦尔总结运动前期失利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其中主要有:
1816年5月23日,玻利瓦尔签署了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宣布:“在委内瑞拉,除了那些愿意作奴隶的人以外,将不再有奴隶。”
1817年,玻利瓦尔颁布一项法令,规定没收西班牙王室和那些支持、参加反对爱国者战争的人的动产和不动产。共和国政府答应把没收的土地分配给爱国军的官兵,并且发行“地券”作为保证。
1824年三四月间,玻利瓦尔颁布法令,取消向印第安人征收人头税;宣布印第安人是公社土地的所有者,以便使“任何一个印第安人也不能没有相当的一份土地”。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的会见:
1822年7月25日,南美大陆的两位革命领导人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他们两人的会谈是在极端秘密的状况下举行的,没有任何人参加,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会谈进行了两次,讨论了在秘鲁应该建立的政府形式,秘鲁与北方之间的疆界以及军事指挥关系等问题。由于双方的意见分歧,他们没有达成协议,但也没有公开争吵。7月27日,圣马丁悄然离开瓜亚基尔,回到秘鲁的利马。9月22日,在利马召集了国会,圣马丁在国会演说,声称他已完成了作为军事指挥者的任务,决定辞去秘鲁政府首脑的职务。他随即离开利马,经智利回到阿根廷。1823年,他又离开阿根廷前往法国,1850年在法国逝世。圣马丁和玻利瓦尔直到临终都对这次会见保持缄默。他们会谈的内容和圣马丁引退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78400.html
相关阅读: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