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指导,减轻负担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量重,知识庞杂,千头万绪,如何做起?尽管头绪纷纭,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完全可以依靠理论去掌握而不需要去机械地记忆。学生都知道,根据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周期表,可以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或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推测某一个反应是否能实际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原理,可以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根据强、弱电解质的理论,可以预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因此,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对那些可以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应该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多问些“为什么”,依靠理论的指导,既能帮助我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我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纵联横比,理清网络
在中学化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氯、硫、氮等这些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的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和钠、铝、铁等这些金属以及它们的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在复习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不管考试中试题的种类或题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是考查的出发点。在复习中可以将一种元素的结构和性质与它的同族元素进行比较和辨析,同时也能将该元素在横向中与同周期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比较和辨析,建议把中学化学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关系,按族加以综合,排列成表,然后再按各表中的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以及氢化物等的相互转变关系加以对应的比较,通过这样的复习方式,能很好地掌握该元素的性质等,同时还能从横向和纵向联系其他元素时,也就巩固了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样不仅对某元素的性质复习有效,而且还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连接,将知识由知识块转化为知识线、知识链、知识网,有助于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和个别特性。
三、利用实验,加深认识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有些是偏重于记忆的,例如,物质的气味和颜色、反应现象等。这些内容,如果能结合实验进行复习,便能加深印象。另外,有关物质的制备、鉴别、鉴定和分离等知识,只有通过相应的化学实验,才容易达到熟练的程度。我们知道,物质的制备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每年的高考中必考,特别在近些年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如,物质的制备从本身看是某种物质的制备,它可考查反应原理、操作要点、实验数据分析等,但是它还体现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在制备过程中除杂或干燥以及尾气的处理等紧密贯穿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复习,同样可起到将知识点连接成网络的作用。在复习中对常见物质的制备不仅着眼于课本上所详细介绍的实验室制法,而且要对获得该物质的其他方法加以研究和复习,并将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辨析。这样就不仅复习了该实验,而且也将多个知识点进行了串联。
四、联系实际,提高能力
对一个化学反应,如果不能理解这个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它能说明什么问题,或它有什么实际应用,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机械记忆这个反应,因为即使记住了,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近几年高考试题中与社会实际和现代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些题型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这些题型的最大特征就是针对一个现实的案例或事件等,从中分析出与化学相关的信息,并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现实的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是提出相关的建议,这些题的要求较高,主要表现了学生筛选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精选精练,举一反三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考试中,选择、填空、推断、问答各种题型都可能出现,就是一道选择题也会牵涉好几种物质的知识点,而且涉及面广,逻辑性强。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精选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通过对这些习题的认真剖析,分类归纳,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物质推断题,由于这类试题大多要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进行推理判断,方可确定被推断物质的存在。要想顺利解答这类试题:(1)要复习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2)要掌握解这类题的思维方法。这类题比较复杂,做题前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抓住题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执果求因逆推,层层剖析,顺藤摸瓜,得出结论。
总之,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要抓住课标,以课本为依据,扎实基础,循序渐进,使各元素化合物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出自:范文先生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69948.html
相关阅读: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
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