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母语与英语的思维差异,英语 “情态动词”的学习成为中国中学生的语法难题。依据“三维语法”相关理论设计、实施的“情态动词六步教学法”力求还原语法于语言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积极尝试发现语言规律、自我探究内化知识、主动实践完成语言任务。实践证明,“六步教学法”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听得懂、不会用”的语法学习状况,是符合中学生思维特点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语法;情态动词;六步教学法
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个常见现象:凡是汉语语言体系中无法与英语相对应的语法项目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情态动词就是其中的一个。中文没有“情态动词”这一概念,在汉语中,“情态动词”所实现的辅助实义动词,准确表达“情绪和语气”的功能往往是通过副词来实现的,“情态动词”的教学也就成为中国中学生语法学习的难题。
一、课堂教学前的讨论和分析
(一)学生对情态动词的现有认识
“情态动词”这个语法概念对于高一年级(10年级)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中9年级教材中集中学习了can, may, must, should 等常见情态动词。但大多数学生对情态动词的认识停留在汉语翻译的一一对应关系上。如:can表示“能”;may表示“也许”; must表示“一定”; should表示“应该”。因此,学生把 May there never be a nuclear war.(但愿永远不要发生核战争!)翻译为“也许不会再有核战争”;把 I didn’t expect that he should have behaved like that.(我没有想到他竟然会那样。)理解为“我不知道他应该那样做。”学生能理解should 意为“应该”,表示责任和义务;不能理解在其它情境中should 可以表示“竟然”,是一种惊讶的情绪。所以高中情态动词的教学突破口在于使学生理解“情态动词””是与实义动词搭配,能够表达猜测、埋怨、后悔、要求、许可、惊讶、祝福等等非常丰富的情绪和态度的辅助动词。
(二)语法教学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语法教学出现了不断弱化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在过去的教学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在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中,语言知识成为基础,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从基础教学研究转投到“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标新概念研究中去了。二是缘于老师们对语法教学的认识。一些老师认为语法本身体系性很强,用“演释”法:老师讲解,学生听记,效率会更高。因此无论其它听、说、读、写的课型怎样改革,却没有触及语法课。老师往往从罗列规则开始一、三、五、七条不等,然后举例说明,最后一步是练习印证。课堂上老师的任务是举例讲解,学生的任务则是套用、模仿。教学过程是用机械记忆和反复操作予以强化的过程。老师是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在运用中犯错时,事先“打预防针”式地给学生传授各种“窍门”。学生做题常常是从这些条文出发,学生在这些“有效”的条文笼罩下,有太多的被动接受,很少总结“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不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问题实际来灵活应用的能力。学到的是记一些结论和依样画葫芦的方法,并未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实际领悟,仅从形式上“一知半解”,在实际情景中或遇到灵活的考题便不知所措;在考试中不能从题干中发现隐含情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没有参与、没有思考。操练没有情境、没有动因。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了目的性,从而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某个语法项目时,规则和形式(form)是学习的重心,情境和意义(meaning)无形中被忽略。学到后来学习者不知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规则,什么时候使用这些规则。
二、“情态动词六步教学法”的实施
(一)破解语法教学难题的思路:
纵观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上述“规则+例子+练习”语法教学模式的弊端至少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这种模式的着眼点在知识本身。老师从规则出发举例、讲解,学生的任务则是模仿、记忆。教学中表达的思维过程与实际获得发现的过程完全相反。教育家弗赖登尔称之为“违反教学法的颠倒”。
语言充满了各方面的矛盾,它既是精确的,又是模糊的,既是统一的,又是分散的,既是有规律的,又是约定俗成的,既是习惯的,又是认知的,既是模仿的,又是创造的。就正如驾驶汽车必须懂得交通规则,并了解汽车上各个部件和开关的作用,知识非常重要,但仅仅知道这些还不能驾驶汽车。重要的还是在实际情境中练习和应用。针对中学语法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设计了“情态动词六步教学法”,着力实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教学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力图通过语境设计解决好知识(knowledge)与能力(competence)的转化。
(二) 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Larsen-Freeman(1995)在其代表作《三维语法》(Grammar Dimension)中提出了对于语法认识的新概念,即语法由相互关联的三个维度组合而成: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语言意义(language meaning )和语言运用(language use)。她认为语法并非一套关于结构的僵硬规则,而是一套有意义的、动态的系统,所以语法应该用一种有意义的、集中的、交互式的方法来学习。语言学家David Nunan(1999)也指出: “Grammar: The study of how syntax(form), semantics(meaning), and pragmatics(use)work together to enable individuals to communicate through language.”
(三)教学设计
我们以 “三维语法理论”为前提,在学习了Penny Ur的《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后,借鉴了书中关于语法教学的建议,在教授情态动词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导入—感悟—归纳—推进—操练—运用,称为“六步教学法”。每一步教学都放在语境中得以实现。纠正了将语法从语境中剥离出来讲解的低效率语法教学方式,教师始终带领学生在语境中领会、在语境中学习、在语境中操练、在语境中生成、在语境中运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能听懂、不会用”的老问题。
高一年级英语新课改人教版教材中,“情态动词”的教学出现在模块三的第一、二单元中。按一周一个单元的教学进度,情态动词的集中教学应在两个单元教学过程中完成。针对这个教学难点我们设计了三个课时的情态动词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完成对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will, shall, should, must等词的基本认识。重点掌握 can, could, may, might,should, must 表示推断语气的用法。
第二课时:强化对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will, shall, should, must等词的认识。重点掌握 modal verb+have done结构表示后悔、遗憾、责怪等语气的用法。
第三课时:学习ought to, need to, have to 等结构的常见用法。重点掌握其否定形式的构成;讨论学生在两周的情态动词学习和运用中发现的问题, 主要是相似语言情境中情态动词的甄别。例如:征询意见、表达请求时May I…/ Can I…/Shall I…的区别。等等。
本文以第一课时为例,介绍“情态动词六步教学法”。
1.导入:设计了一个词语搭配练习(word match),以期激发学生兴趣并快速导入语法项目。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modal 一词的意义是“be related to mood”(与情绪相关的),后面的教学始终围绕关键词mood,引领学生感悟、理解、并运用情态动词表达各种情境中的情绪。
model winners
medal planes
Modal verbs
2.感悟:鉴于学生对常见情态动词并不陌生,难点在于语言意义的领悟,老师将学生分组进行情态动词意义分析。具体做法是老师提供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will, shall, should, must等八个情态动词的例句,随机将全班八个自然组分别对应一个情态动词,每组研究一个情态动词,然后全班集中报告研究结果。尽管课本中提供有这些情态动词的例句,但我们给学生印发了新的教学材料。因为课本上提供的例句基于以下两点原因未能满足教学需要:
(1)未能全面地反映所学情态动词常用情境。例如,Shall一词只给了一个例句:The harvest festival begins on Saturday. We shall be there with our friends. 我们在教学中提供了以下例句(力求涵盖学生应该了解的该词所能表达的各种语气和语境):
1.You shall pay for this 你要为此付出代价。(threat)
2.You shall have a car for your birthday. 你过生日会得到一辆汽车。(promise)
3. When he comes in nobody shall say a word.他进来的时候,谁也不许说话。(command)
4.Sorry, sir. But it is the management rules of our hotel that payment shall be made in cash.对不起,先生,我们酒店规定(顾客)得付现金。(regulation)
5.It’s getting dark. Shall I turn on the light? 天黑了,我把灯打开好吗?(request)
(2)例句不够典型,给初学者造成不必要的学习困难。例如,学生在初中接触will 时,它是一般将来时态中的助动词,在此学习will作情态动词。课本中提供的例句为: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ime the whole family will come for dinner. 在此句中,学生很容易仍将will理解为将来时态的助动词。对于will,我们提供了以下例句:
1. Shall I hold the door open for you? Yes, if you will.(个人意愿)
2. If you won’tstop smoking, you can only expect to have a bad cough.(个人意愿)
3. Water will boil at 100℃. It won’t boil at under 100 ℃. (自然倾向、必然结果)
4. Harriet will keep leaving her things all over the floor. (个人习惯)
5. Will you please make room for me?(请求)
根据新课改提倡的老师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在这个环节,我们完全抛开了教材中提供的例句,自编学习材料,每个情态动词配有5-8个典型例句。要求学生理解句义,讨论其使用情境及在特定情境中所表达的情绪和语气。
(3)归纳:每小组一名发言人进行学习汇报,即归纳总结学习结果,其他成员随时补充。因为讨论充分,学生们对句子理解到位,对情态动词的语气把握准确。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4)推进:在学生进行用法归纳时,老师把各词的意义、语气和功能简洁地呈现在黑板上。为这一步聚焦重难点,做好铺垫。此时,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推进学生的思考。例如,Let’s see which words can be used for guessing?在老师板书的提示下,学生很快能够发现这些词:can/could/ may/ might/should/must。再提供例句,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猜测语气中肯定程度的强弱区别。
(5)操练:通过前面的观察、感悟、理解环节,学生要通过练习内化语法知识,从而在相应情境中能生成恰当的、有意义的语言。给学生提供若干抽象图画(课本中练习)。学生开展四人小组活动,每人给出自己对图形的猜测,要求四人分别用不同的情态动词。例如:
A: I guess it may be the bunny ears.
B: I think it could be a pig’s foot.
C: No, it can’t be that strange thing.
D: It must be a pair of scissors.
在操练中,有时学生忘记使用情态动词;大多数学生使用不够熟练,不断出现一些错误,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6)运用:运用是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设计语言运用情境,即给学生一个近乎真实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
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实质就是让学习者在“做中学”(Learn by doing)。是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相关语言内容,通俗地说,“任务”就是“做事”。在做事过程中,面对具体问题和目标,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internalized)支持环境。
教学设计如下:The class is given a dilemma situation: you have seen a good friend cheating in an important test, and asked to give guesses to account for his behavior and work out the solution. Students are directed to include modals(might, should, must, can could,etc) in their speech.
三、课后分析与讨论
“情态动词六步教学法”力求在使用(use)中练用法(usage),在语言行为(performance)中发展语言能力(competence)。有些语法规律和规则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经过语言实践会有所理解、感知,并将之纳入自我原有的认知框架之中进行同化吸收。课堂上老师讲的不多,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述、让学生操练、让学生总结。这样,学生对灵活多变的情境中不同语言所表达的微妙差别有深刻的领悟,这恰恰是老师们尽力讲,却讲不清的知识点。语言与情境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产生天然的、本能的、牢不可破的联系。
学生对语法的恐惧和厌烦心理明显减弱,更多的学生愿意花时间研究语法问题。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在“引入”和“推进”环节中,老师起到了向导和推手的作用,使学生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情态动词六步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者和承担者。学生“学”于丰富的情境之中,给学生提供了“感悟”语言、使用语言的机会。
参考文献:
⑴ Larsen-Freeman, D. Grammar Dimensions--- Form, meaning, and Use [M] . Florence: Cengage Heinle.2000.
⑵ 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 2000
⑶ 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 2000
⑷ William Littlewood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 2000
⑸ Marilyn Lewis 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⑹胡壮麟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⑺宋乃庆等教育实验研究 [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⑻周文筑 英语教师培训手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28292.html
相关阅读:怎样才能使英语成绩提高
高中英语课外读物:清甜爽口的柠檬粟米蛋糕_课外阅读
高考英语纲外词汇必备(01)
高中英语专项训练:单词拼写
英语口语练习小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