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为了帮助在校高中生,特别整理了“中国历史人物简介:陈嘉庚”一文,详情如下: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1874年10月21日生。福建同安人。父亲是新加坡华侨商人,经营米店。陈嘉庚则由母亲抚育,幼时便参加农业劳动和渔业劳动,同情贫苦百姓。9岁入私塾就学。1890年,陈嘉庚年已17岁,来到新加坡随父经商,后任其父开设的顺安米店经理。在新加坡期间,陈嘉庚亲身感受海外游子的艰辛,渴望祖国强盛。1893年回乡完婚,并在家从师补习。次年即在集美创办惕斋学塾,开始捐资兴学。1895年,再度赴新加坡经商。1904年,父亲的米店破产,并负债20余万元。陈嘉庚乃集资7000余元,兴建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又接管与人合股的日新公司菠萝罐头厂。扎稳脚跟后,又增开米店、熟米加工厂和橡胶种植园。1907年,经过苦心经营,代父还清了债务。经过几年发展,至1911年拥有2个橡胶园、4个菠萝罐头厂、1家米厂、1家米店,存款约四五十万元,成为新加坡华侨实业家中的后起之秀。
1906年2月,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建立中国同盟会分会,领导南洋各地革命活动。陈嘉庚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参加孙中山主持的革命活动。
1910年春,陈嘉庚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剪掉辫子,以示与清政府决裂。辛亥革命爆发后,福建侨胞决定组织福建保安会,筹款救济和支持福建革命党人开展活动;陈嘉庚被推为福建保安会会长,并担任新加坡商会董事长。陈嘉庚领导福建保安会在华侨中筹款,并立即给中国同盟会福建分会会长黄乃裳汇去银元2万元,后又筹款10余万元。武昌起义成功后,陈嘉庚从欧洲转道新加坡回国,在与孙中山见面中,允诺给予财力支持。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陈嘉庚非常高兴,立即汇去5万元。1924年,他创办《南洋商报》。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时,他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成立山东惨祸筹赈会,并被推选为会长。同年任福建会馆主席。
陈嘉康虽身在海外,时刻不忘报效家乡和祖国,而他认为,教育文化的发达,是报效祖国力所能及的最好方向,乃立志兴学。1912年9月,陈嘉庚回国后,即于1913年1月创办乡立集美高等小学;1917年2月,又创办集美女子小学;1918年3月创办集美师范部和中学部;1919年2月,创办幼稚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陈嘉庚重点经营橡胶业,成为橡胶大王,拥有资产400万元。1919年6月,陈嘉庚回国筹办厦门大学。他抱定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精神,决心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所能。陈嘉庚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当场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300万元。此外,他还亲选校址,物色校长,延聘人才。经过陈嘉庚的精心筹备,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正式开学。这所全新的学校为福建、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陈嘉庚永远与厦门大学联在一起。
陈嘉庚还亲自管理集美学校校务,并根据厦门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于1920年2月增办水产科、8月增办商科,使学科设置更加广泛。
1921年2月,陈嘉庚将集美学校改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1923年,集美被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命名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陈嘉庚特别注重在学校中传播各种新思潮,并引导学生关心国事。此外,他在新加坡,先后创办道南学校、崇福女子学校、华侨中学、华侨女中、南侨师范、爱同学校及水产航海学校等。到1932年止,他在国内外共创办或协助别人办学70余所,是中国近代华侨兴办教育的典范。陈嘉庚十分注意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他办的学校,图书馆、实验室都较齐全,图书、资料、仪器也很充足,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场所。如水产航运学校购有实习船只,农林学校开辟有农场、林场,师范学校附设有小学和幼稚园。他非常注意教育质量,强调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他主张学生不仅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注意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身体和锻炼。
1922年3月,陈嘉庚回到新加坡,继续经营橡胶王国。后又在南洋增设橡胶厂十余处,大规模经营橡胶业。此外,他还兼营航运业、房地产业,在厦门开办百货公司、酱油厂及同安、同溪、溪安等公路公司。到1925年,陈嘉庚的橡胶园达到15万余英亩,工厂30余个,分店150家,雇员达3万余人,资产达新加坡币1200万元,成为南洋华侨三大巨商之一,达到他实业发展的顶峰。他不仅扩大了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规模,还资助了福建省28个县市73所中小学。但从1926年起,由于胶价猛跌,加上日本在东南亚倾销胶制品的冲击,陈嘉庚连年亏损。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帝国主义银行以债权人资格加入陈嘉庚企业,陈嘉庚无奈,于1931年8月被迫接受帝国主义银行条件,将企业改组为陈嘉庚股份有限公司。1934年,陈嘉庚破产,他在国内外的所有企业商店全部收盘。1937年,陈嘉庚被迫将厦门大学无条件移交南京国民政府,厦门大学遂改为国立大学。
陈嘉庚破产后,虽身在新加坡,仍积极关注祖国国事,并尽其所能,支持祖国的正义事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陈嘉庚在新加坡召集侨民大会,通电国际联盟及美国总统,要求履行国际公约维护世界和平。他号召华侨捐款捐物给东北抗日的军队,并联络华侨开展救亡运动。1932年纷纷向国内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援。1937年8月,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成立,陈嘉庚当选为主席。1938年10月10日,南洋各地侨领共168人,在新加坡召开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陈嘉庚在成立大会上宣布,自抗战以来,华侨汇款回祖国近1亿元,平均每月700万元,家信汇款月平均1800万元,合计每月汇回2500万元。大会号召广大华侨各尽所能,支援祖国抗战。此后,南洋华侨的爱国救亡运动得以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陈嘉庚还发动华侨志士回国服务。由于他献身祖国和领导有方,华侨积极拥护,捐款捐物数额巨大。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华侨捐献的义款共70亿元国币、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汽车500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和寒衣30万件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南侨总会还动员3200多名司机、机工及医生护士回国服务。通过滇缅公路,南洋车队运送的抗战物资达45万吨。
陈嘉庚对祖国抗战不仅在经济上有巨大贡献,在政治上也给予有力支持。广州、武汉失守后,汪精卫多次发表主和言论,陈嘉庚闻讯后,多次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汪精卫予以规劝和驳斥。1938年10月底,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大会召开,陈嘉庚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大会提出了“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11字提案,并获得通过。邹韬奋称这11字提案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汪精卫公开投敌后,陈嘉庚致电蒋介石,要求将汪精卫缉拿归案。1939年4月13日,陈嘉庚代表南洋华侨,致电蒋介石,质问蒋介石“容汪逆及其党羽逍遥法外,实为南洋800万侨胞所莫解”。
1939年冬,陈嘉庚发起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计划于1940年3月回国开展慰劳考察活动。陈嘉庚此举的目的,一是向抗战军民致敬慰问之意;二是考察战时国内状况。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总领事高凌百闻讯后,百般刁难,企图阻止慰劳团成行。陈嘉庚发现后,决定亲自回国,并邀南洋华侨筹赈总会副主席庄西言等一同回国。1940年3月6日,慰劳团大部分代表汇集新加坡组团出发。15日,陈嘉庚到仰光和庄西言会合后,26日,陈嘉庚等乘“康定”号飞机直飞重庆。重庆各界代表3000余人前往机场迎接。陈嘉庚在机场茶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宣称带回来一颗赤裸裸而又热诚的心。此后,陈嘉庚在重庆等候慰劳团成员到达。在此期间,陈嘉庚同国民党军政要员、社会各界人士、福建同乡、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校友等,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中共参政员叶剑英、林伯渠、董必武等拜访了陈嘉庚。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红岩举行欢迎茶会,陈嘉庚在会上介绍了南洋华侨声援祖国抗战的情形。会后,陈嘉庚向叶剑英表露了访问延安的愿望。几天后,毛泽东正式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
1940年4月16日,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团长潘国渠率团员44人抵达重庆。次日,晋谒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蒋介石。经过十几天紧张的参观访问之后,5月1日,慰劳团分成三个团离开重庆,赴各地慰问。第一团由潘国渠率领,前往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安徽五省;第二团由陈忠赣率领,前往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六省;第三团由陈肇基率领,前往甘肃、青海、宁夏、绥远、四川等省,并约定事毕各自解散返回南洋。
1940年5月5日,陈嘉庚由重庆飞抵成都,面见蒋介石。蒋介石设公宴隆重接待了陈嘉庚,席间蒋介石诋毁中国共产党口是心非,劝陈嘉庚不要受欺骗,陈嘉庚对此十分反感。5月14日,陈嘉庚飞抵兰州,并到青海西宁视察。26日,陈嘉庚偕侯西反、李铁民等自兰州飞抵西安,西安各界千余人前往欢迎。在重庆等地,他目睹蒋介石集团贪污腐化、独裁专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罪行,开始认清蒋介石集团的面目。
陈嘉庚组织慰劳团,不是以任何一党的立场去慰劳,因而无论国民党、共产党,各方面的领袖都要见一见,各种意见都要听一听。因此,他没有听信蒋介石的话,执意要去延安看一看。1940年5月31日,陈嘉庚率慰问团第一团到达延安慰问,吴玉章、萧劲光等3000余人前往迎接。随后举行了5000余人的盛大欢迎仪式。会上,陈嘉庚即席演讲,激励人民坚持抗战,打倒汪精卫派妥协分子。在延安期间,陈嘉庚走访了一些中共领导人,参观了陕甘宁边区,对中共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行动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对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6月1日,陈嘉庚参观延安女子大学,与朱德见面。当天,毛泽东、朱德等在杨家岭窑洞宴请陈嘉庚一行,毛泽东与陈嘉庚进行了第一次长谈,给陈嘉庚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令他想不到的是,延安的条件如此艰苦,毛泽东是如此平易近人而又思想深邃。6月5日晚,朱德主持演讲会,陈嘉庚报告了南洋华侨支持抗战的情形。6月6日,陈嘉庚由朱德、康克清陪同,访问了安塞。6月7日晚,延安各界千余人举行晚会,欢送陈嘉庚、侯西反、李铁民等人,毛泽东、朱德、吴玉章、萧劲光、王明等人出席。会上,朱德希望陈嘉庚把八路军和陕甘宁边区情况如实介绍给千百万侨胞。陈嘉庚在讲话中则希望国共两党消除磨擦,加强团结,一致对外。在延安期间,毛泽东多次陪陈嘉庚进餐,讨论抗战局势和国共团结抗日问题,毛泽东还托陈嘉庚代向蒋介石表明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
延安之行改变了陈嘉庚来延安前对中国前途悲观的看法。后来,陈嘉庚谈及此段经历时感慨地说:“到延安后,所见所闻,不论政治与军事,大出我之意外。军事则与民众合作,联络一气,同甘共苦,推诚相待。至政治方面,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公忠耐苦,以身作则,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优等学生,慎选党员,民生安定。其他兴利除弊,都积极推行。余观感之下,衷心无限兴奋,喜慰莫可言喻,认为别有天地,如拨云雾见青天。前此忧虑建国未有其人,兹始觉悟其人乃素蒙恶名之共产党人物,由是断定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1940年6月8日,陈嘉庚一行离开延安经富县赴宜川,前往山西、河南战区慰劳。6月26日飞抵成都,7月17日回重庆。在重庆期间,陈嘉庚结识周恩来。7月24日晚,陈嘉庚应国民外交协会主席陈铭枢之邀,到留法比瑞同学会作《西北之观感》的讲演,对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作了如实和高度的评价,使听众耳目一新,矫正了后方对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错误视听。7月28日,蒋介石召见陈嘉庚,陈嘉庚向蒋介石谈及了赴兰州、延安、西安、山西、洛阳、汉中考察之观感,对抗战胜利的信念更加坚定。在谈到国共关系时,陈嘉庚表示,华侨甚盼祖国团结,一致对外,内部事待胜利后再解决。但蒋介石竟当着陈嘉庚的面大骂共产党。7月29日,蒋介石为陈嘉庚饯行,陈嘉庚又列举了南洋国民党人的种种劣行。7月30日,陈嘉庚离重庆飞昆明,后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参观,并回福建探亲。在此期间,陈嘉庚对延安见闻抱着不问不言、问则据实相告决不指鹿为马的宗旨。
1940年12月31日,陈嘉庚回到新加坡。蒋介石害怕陈嘉庚在南洋华侨中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乃派国民党海外部部长吴铁城到南洋破坏陈嘉庚的威信。1941年1月5日,新加坡筹赈会在快乐世界运动场召开万人欢迎大会。吴铁城百般阻挠大会的召开,失败后,吴铁城又借皖南事变要求南洋华侨总会谴责新四军叛变。陈嘉庚严词拒绝。陈嘉庚不愿侨胞自相倾轧,乃愤然在报上刊登启事,要求辞去南侨总会主席一职。1941年3月底,第二届南洋华侨大会在新加坡召开,陈嘉庚斥责了吴铁城分裂华侨、破坏抗战的言行。大会不同意陈嘉庚辞职,并选举他连任南洋华侨总会主席。4月初,南洋闽侨代表召开大会,正式成立南洋闽侨总会,并选举陈嘉庚为主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嘉庚组织华侨成立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并任会长,积极开展救亡运动。1942年1月底,日军占领新加坡。日本侵略者对他极为仇恨,悬赏100万元捉拿陈嘉庚。2月3日,陈嘉庚抵苏门答腊,随赴爪哇,开始了三年流亡印度尼西亚的生活。在流亡期间,陈嘉庚历尽艰辛躲过了日军的搜捕。1943年3月,开始撰写《南侨回忆录》,详尽介绍了华侨支援和参加抗战的情况。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于1945年10月6日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新加坡。11月8日,重庆各界举行陈嘉庚脱险庆祝大会,毛泽东赠送“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条幅以示祝贺。
解放战争时期,陈嘉庚时刻关注国内战局,积极发表谈话、评论,揭露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罪行,支持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革命事业。他曾致电美国总统和参众两院,要求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停止援助前政权,勿助长中国内战。1946年11月,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任董事会主席,使该报成为团结华侨、宣传爱国、揭露美帝罪行和支持解放战争的有力工具。1947年5月,他领导新加坡华侨组成“星州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并任主席。同年又创办《南侨晚报》。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和海外侨胞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5月4日,陈嘉庚致电毛泽东,代表新加坡华侨响应。1949年5月5日,陈嘉庚离开新加坡,6月4日到达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陈嘉庚参加会议,并以华侨首席代表致词。在这次会议上,陈嘉庚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0月1日,陈嘉庚出席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嘉庚经济南、徐州、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到福建各地视察,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新的气象。1950年2月,从广州、香港出国,返回新加坡。此后,陈嘉庚积极介绍他对新中国的观感,并编成《新中国观感集》,使华侨充分了解了新中国。1950年5月21日,陈嘉庚回到北京,从此定居国内。1953年1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他历任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以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1952年,陈嘉庚上书毛泽东,提议修筑鹰厦铁路,国务院批准了陈嘉庚的建议。
1956年底鹰厦铁路通车,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发展。陈嘉庚还亲自规划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扩建,使两校有了很大的发展;他还募款筹建了厦门华侨博物院。陈嘉庚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87岁。著作有《南侨回忆录》、《新中国观感集》。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陈嘉庚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历史考试内容请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41167.html
相关阅读: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