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太平天国的发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近年来历史学科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各种模拟考试中,文化常识类试题屡见不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太平天国的发展 ”的一文,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一、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

1.毛泽东称洪秀全是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中国人之一。洪秀全向西方寻求的真理是什么?洪秀全从西方找到了一个上帝,他接受了有关上帝的宗教,相信这就是真理。真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内涵。恩格斯曾经说过,宗教并不都是骗子手的捏造。基督教在她最初产生的时候曾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她反映了弱者对强者的抗议。从西方基督教产生的背景看,基督教是弱者对于堕落的时代和社会的一种解救方案。洪秀全在中国建立的“拜上帝会”正是反映了中国的弱者──农民阶级对强者──地主阶级的抗议,是人民大众对堕落的清王朝的解救方案。

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外来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撞击产生了洪秀全思想。因此,在洪秀全思想中,新与旧的矛盾,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交相融合,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基督教的新的宗教──拜上帝会,它与西方基督教义中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共同成为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工具与武器。

2.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而洪仁?则是“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洪仁?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要求全方位近代化的纲领,比日本明治维新要早10年,比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要早50年,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起了开创、先导的作用。有代表把洪仁?的《资政新篇》与冯桂芬的《校?庐抗议》,放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长河中做了比较分析,认为从探求中国近代化的思路说、《资政新篇》所反映的思想和主张要比《校?庐抗议》深刻而详尽。

二、洋务派的启蒙者与领路人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一批以满洲贵族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他们率领的八旗、绿营在与太平军交战过程中,相继溃败丧身,代之而起的是曾、左、李的湘军和淮军。实际上,太平天国为“洋务派”的出台扫清了道路。曾、左、李镇压了太平天国,但就兴办“洋务”方面则又继承了太平天国未竟的事业。太平天国对“洋务派”,思想上起了启蒙作用,行动上起了引导作用。

1.太平天国揭开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序幕,洋务派只是不自觉地充当了太平天国遗嘱执行人。在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面临民族危机,魏源在其所著《海国图志》中大声疾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实际上反映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已经丧失了正常发展的近代化的道路,不是从民用,只能以军事工业起步的历史特点。以往的近代史论著中,总是把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归之于“洋务派”,这是不公道的。太平天国搞军事工业的近代化,与同时代的清王朝相比,不仅起步早,而且规模大,速度快。其途径大致是:其一,在战场上战胜洋鬼,以洋枪洋炮武装自己。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向洋人购买洋枪洋炮以武装自己。其三,雇佣外国人训练军队,建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其四,雇请工匠修理并仿照洋式武器,设馆设厂生产军火。可见以军事工业作为近代化的起点,是从太平天国开始的。

2.太平天国的“洋务”活动不仅包括“求强”,还有“求富”的计划,这就是《资政新篇》和太平天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资政新篇》虽然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推行过,但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即采取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的对外贸易,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1853年初,英国驻香港总督文翰到天京访问,东王杨秀清明确照会文翰:“准尔英酋带尔英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文翰确认了这一事实,他说他“曾从天王的大臣接获正式文书,允许──对西方国家表示友好,并表示极原意建立最自由的贸易关系。”

为了“求富”与内外贸易的需要,太平天国在南京设立天海关,在芜湖设立宁江关,在宁波设立天宁关(后改天平关)等,对过往船只照章征税。为了鼓励对外贸易,太平天国在1861年攻占宁波后宣布“三个月内不收关税”。因为太平天国对“洋兄弟”的贸易采取保护态度,所以大军压境之下的上海,其贸易与航运非但没有萧条,却颇有点出人意外地蓬勃发展起来。1863年,上海港出口茶叶为12,000万磅,比1858年翻了一番。1862年,在上海报关的轮船180艘,计60,377吨。上海港进口关税收入为3,370,114两,码头捐收入为51,960两。这些统计数字表明,上海这个口岸的贸易出现一种极其繁盛的景象,从上述情况看,太平天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放、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

三、勾勒中国近代化蓝图的巨作

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与封建传统观念相悖逆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近代化意识,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以平分土地为中心,包括了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内容在内的纲领性文件。纲领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通过这个纲领性文件,希望实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见《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首开了平均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先河。《天朝田亩制度》中透露出来的平均主义和民生主义恰恰是洪秀全思想中民主性的精华。因此,孙中山在演讲三民主义时,多次提到太平天国。他认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与太平天国脉络相通。

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另一个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公开地向世人宣布太平天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近代化道路的主张。它提倡在中国发展工、商、农、矿等各种生产,主张建设近代交通,制造火车轮船,兴水利、办银行、举保险、设邮局、开报馆,甚至提出奖励私人发明,保护私人专利、允许私人投资,在中国全面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观点,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有新鲜感和时代感。《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结晶。因此《资政新篇》所勾勒的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其所列各项目标,实际上是尔后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四、客观上推进了上海近代化

中国走向近代化以上海最为直观和典型。上海走向近代化道路之初,正是太平天国爆发之时。太平天国攻占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起官员、富绅和百姓三次大规模的逃亡。

第一次是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区,引起这一地区的官员、富绅和百姓向苏南地区和江浙地区逃亡。

第二次是1860年初,太平军进攻长江下游最富庶的苏南地区和江浙地区,引起该地区官员、富绅和百姓由苏南地区和江浙地区逃亡上海。

第三次是李秀成进攻上海,引起官员、富绅和百姓由上海及上海周围县城向上海租界逃亡。难民逃亡的结果,江浙及苏南地区大量的游资由江浙、苏南而至上海,再由上海而至租界,最后在租界沉淀并积聚,上海弹丸之地成为“通省子女玉帛重器之所聚。”富有的华人为租界提供了雄厚的资金,贫苦的华人则为租界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为了生存,华人在租界内置地建房、投资商业,租界迅速地繁荣起来。上海租界在刚结束的一年内所经过的改变是惊人的。每条大马路上都有高大的洋房兴建起来,中国行庄的数目也大有增长。这些表明租界的财富日益增长和重要性的迹象,可以从每天都有新行庄开张、新公司成立的情况而得到证实。所有这些新开张的行庄都是营业鼎盛,而所有这些新成立的公司,又都是完全依靠当地的财源筹集资本的。太平天国战争使江浙、苏南一带的巨大财富尽入上海,并在上海,主要是在租界沉淀,大量的资金和充裕的劳力使上海在开埔以后迅速繁荣,迅速走向近代化。

五、其他

太平天国在中国航运近代化以及与近代国家法律制度等方面,也迈出了开拓者的一步。由此可见,太平天国比较全面地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车轮,发挥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太平天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总结:以上就是“高中历史知识:太平天国的发展”的全部内容,的小编希望大家能进入高中频道参考学习高中历史知识,帮助大家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阅读本文的同学还看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32704.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