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它记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书写着古往今来的发展和繁荣,给后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初中学生,让他们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感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一定的历史观,让学生在创新教学中会学、好学、乐学,从而提高初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以下是本人在历史课堂中的几点体会:
一、必须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类曾走过的路,不管路程多么漫长,过程多么艰难,结果是否成功,它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思考。历史存在的意义正在于从中反观出个体、社会乃至人类的某种基本规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目的对这种借鉴进行了细化,新课程大纲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进行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际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优秀品德和革命传统,优秀道德情操,坚持真理献身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发展等教育。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到各种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历史教育的终极意义。
二、训练自学能力,提高自学质量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左右,正处在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做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分析还有一定困难。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1、以疑导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其中精心设疑是关键。例如在讲"一战"时,我通过层层设疑: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并试分析战争的性质?一战是如何爆发的(大战的导火线)?主要有哪几条战线?其中西线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192019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大战的结果怎样?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由进行探究,效果不错。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才能设计出有趣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2、以疑启之,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中英《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条款"时,以往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五口"名称与相应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教学形式有些僵化。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思考,英国殖民者为何强迫清政府开放这"五口"?"五口"背靠的地域资源有何特征?英国殖民者的经济掠夺倾向是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这样,学生不但清楚地记住了"五口"名称和相应的地理位置,而且对"五口通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而热烈。
四、教师要设置肯定性语言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例如,在每一节课的课前检测中,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习好的学生、中间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即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还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但老师在评价的时候,综合学生一系列表现,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内检测成绩,给他们一个恰当的、富有个性化的明确评价,以使评价真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其发展的作用。例如,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既要表扬同时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学生安于现状。教师应这样评价学生:课前检测中你是优秀的,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但在接下来的自学导航中,你是否是最棒的,老师拭目以待;对学习水平居于中间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聪明的你在这次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相信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一定会再接再厉的;对学习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而不能因为与老师的期望值有差距就打击挖苦或讽刺,应鼓励学生:尽管你的成绩与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正在观注你的进步,相信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惊人的表现。
当学生把课堂作业或历史填充图册精心完成后交给老师时,老师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语言,要不失时机的表扬每一个学生,可以想象一个受到表扬的学生,怎么可能会不交作业呢,相反,你在作业本上写下侮辱性的语言批评学生,哪一个学生又喜欢给你交作业呢?所以学生喜欢我的课堂,每当我走到他们教室门口时,他们总是希望我这节课给他们班上历史课。学生渴望看见我写的评语,我的作业评语成了我与学生"生命相遇,灵魂交流"的场所。当我走出教室时,学生突然会冒出一句话:老师你怎么走了。我认识到,鼓励性的评语如"春风化雨"般的促进了师生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教师积极进取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184445.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