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对于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亦是如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广泛结合信息技术,将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运用到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义,探讨高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的对策。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传统的静态的高中地理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地理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不是静的,而是动的。如果教师用静态的方法解释运动的物质,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以季风运动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季风运动的特点。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将季风的运动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看便知。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对于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也是当前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教师只能通过语言的描述、画图辅助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如时区变化、地球自转等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时差的计算,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疼不已。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时区”的教学为例,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有关时区的概念可谓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抽象,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一些视频、音频资料的播放,促进学生对不同时区所存的差异的理解,从而高效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21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显然已经和时代的发展严重不符。而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地理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懂得用信息技术搜集和筛选自己想要的资料,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策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而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火山、地震等知识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发生时的场景,也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火山或者是地震发生的过程,这种三维动画的形式,更加微观和直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火山、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火山地震带有哪些特点?这样的教学,远比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显得更加有趣,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相关知识,获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二)结合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由此可见,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很多知识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都是描述、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资源的共享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很容易实现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广泛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等形式,将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用现代化的手段表现出来。并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总而言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革新,进而获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108882.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2014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污染源自动监控难题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