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广泛应用的概念,如何使学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化学基本概念又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和化学计算以及有机化学等方面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要想学好化学是不可能的。因此,重视和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本概念的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形成。当然,形成概念并不等于掌握概念或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只有在不断运用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从事物的本质上把握物质的属性,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物质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一、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
中学化学教材(含必修本与选修本)是以物质结构理论知识为线索,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这些方面相关的基本概念,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分层次地穿插、渗透而组合起来的。
全面研究与分析教材,抓住概念的编排顺序和逐步深化的层次,十分重要。不要超越学生可接受水平,把与概念有关的一切都塞给学生。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的基本概念为例,教材的安排是正确的。在初中只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而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又是分别在氧气性质和氢气性质的学习中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选学形式编入教材。到了高中才逐步使概念深化,从实质上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可粗略地分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变化、化学量、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互相补充,也有区别,相互独立。
物质组成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应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结晶、溶解度等等。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从日常生活常识和化学实验等宏观现象的总结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
物质结构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结构等等。教学中应突出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的抽象认识过程,当然,这一抽象过程也还需要以实验探索的间接手段为主要依据。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形象思维形成的概念,它必须以化学实验和一些自然现象作为认识的基础,并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抽象出性质及变化的实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加成与取代、加聚与缩聚、水化与水解等等。
化学量是化学物质的特殊性质界定的一类概念。教学中应更多地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以达到较容易地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涵义。如:原子量、分子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浓度、气体的摩尔体积等等。
化学用语是一种人为确定的国际通用工具。它从属于上述各项概念。如: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等等。
化学实验技能,主要包括:仪器和试剂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简单化学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及处理等等。要培养学生熟悉仪器、试剂名称、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正确的仪器连接与安装。化学实验技能涉及面广,最基本的是:试剂取用、称量、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等。要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并对主要操作能逐步形成较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简单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以及记录的处理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
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人们对事物反复的观察、实验再经过抽象和概括,从中找出本质和规律最后才形成概念。概念对学生基本上是属于间接的知识,他们不必像前人那样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或经过若干次的失误来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但是,他们的学习也不轻松,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应用与发展,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无论从特殊到一般或者从一般到特殊,在这一认识过程中都是以感性经验为依据的,即使有些概念学生不能从直接的感知形成概念也需要通过间接的经验来形成概念。如,教材中对前人实验的描述、模拟以及教师形象化的讲解等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一般总是从感知具体的物质和现象开始,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实验或推理,经过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层次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认识概念的过程中把握住概念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还要通过再实践、再认识和不断地运用概念达到巩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并促进概念的深化与发展。
概念的形成一般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学习概念的思维基本过程,分析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或个别特征。综合是将部分或个别特征联合为整体。两者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着的,没有分析便不能综合,没有综合分析将是无意义的。
分析和综合是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一步,遇到较为复杂的概念时,还可以先把它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从而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是对立的统一体。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就需要采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途径使学生形成概念。首先从盐溶于水后溶液呈显不同的酸碱性进行分析,不同类型的盐在水溶液中呈现出不同的性质,或酸性,或碱性,或中性,在上述典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一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不同的离子,并揭示出弱碱阴离子和弱酸阴离子,分别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消耗了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离子或OH-离子使溶液呈显碱性或酸性、以及某些盐在溶液中呈显中性的原因。在上述逐一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出几类不同盐在水溶液中的表现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
(二)分类和比较
在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中分类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分类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类事物、各种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可以将同一类物质或同一种现象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对物质和现象的研究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研究的对象不再是各自孤立的物质,而是几种类型的同一属性的相似的物质。如: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等等。元素周期律这一重要概念和规律就是在对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分类并总结这一规律时引出的结果。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分类的必要前提条件是比较,而通过比较的分类才是科学的。
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性质时,应组织学生对比各种物质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相同点、不同点都是什么?这种通过对比不仅能更好地记忆物质的特性,而且对分类也能建立起巩固的基础。
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更适合用对比的方法,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本质的差异,才能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和离子,电离和电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元素、原子和同位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028663.html
相关阅读: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高一年级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不要让高考倒计时牌打乱了考生的心态
学年度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高中学习计划早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