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地理寒假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高一上学期地理寒假试卷
一、选择题(共70分)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 27%。下表为我国某省(市、区)城;人口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1.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播种面积减少 B.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2.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上海市 B.江苏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四川省
下图示意2006年辽宁、湖北、贵州、江苏四省部分人口数据,(迁入指数:某地区迁入人口数/全国各地区迁入人口数的总和)。读图,完成各题。
3.图中四地可能为贵州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④人口迁入指数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老龄化
11月12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后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完成小题。
5.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 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C.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D.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6.该省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劳动力的规模 B.人口老龄化速度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列小题。
7.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8.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现象 ④产业转移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⑤
初,陕西省一场为期十年,移民规模远超三峡工程的大迁徙计划正式启动,移出地区主要是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涉及280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预计耗资1 100亿元。读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小题。
10.陕西省①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
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
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
11.有关陕西省大规模生态移民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迁出区环境承载力低
B.通过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移民后移出区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D.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
上海郊区顾某一家有7口人,2007年之前种0.5公顷地;2008年承包10公顷农田,建起家庭农场;2009年起,用部分承包地,建了年上市1500头肉畜规模的生态养殖基地,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养殖基地畜粪便连续还田2年后,顾某农场与其他单纯粮食家庭农场相比较,每公顷种粮化肥成本降低20%,粮食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2010年其全年种养收入超过18万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该家庭农场农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
A.土地流转 B.人口减少C.开垦荒地 D.生态好转
13.种养相结合的家庭农场生产方式
A.化肥用量会提高 B.土壤矿物质渐增加
C.市场适应性增强 D.农业科技投入减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2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我国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城镇化过程对农业人口具有巨大吸引力,当这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指出:去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据此回答问题。
14.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15.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在小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工业产值
D.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16.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说明()
A.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B.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C.城市人口拥挤,物资短缺 D.农村经济的衰败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17.太行山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沿黄河分布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8.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19.铁路交通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一城市是图示地区因铁路而兴起的()
A.太原 B.石家庄
C.武汉 D.株洲
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据此完成小题。
20.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化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
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21.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A.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B.高质高能,技术先进
C.减少废料 D.省时省力,净化环境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湖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题。
22.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24.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25.a、b、c、d四组曲线依次代表( )
A. 7月平均气温 土地价格 常住人口密度 工业用地比例
B. 常住人口密度 土地价格 工业用地比例 7月平均气温
C.土地价格 工业用地比例 7月平均气温 常住人口密度
D. 7月平均气温 常住人口密度 土地价格 工业用地比例
26.有关该城市2002年到的变化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交通通达度提高 B.工业用地比例减小
C.中心城区规模缩小 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读图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图(2010年),回答下列问题。
27.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济南比青岛城市规模大
B.潍坊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C.发达的交通是构建都市圈的核心条件
D.第一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8.制约该地区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和能源
C.生活消费水平 D.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
29.我国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效果。下图为我国人口年增长曲线图。
图中信息可以说明
A.我国人口数量在减少,城市化速度下降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社会负担仍不断加重
C.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 ,就业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D.我国人口死亡率在降低,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30.某城市交通拥堵,下图为该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该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是
A.在地铁站点形成新的卫星城
B.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
C.中心城区将出现空心化
D.在地铁沿线将出现大量工业区
下图为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
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 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
32.图示期间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价 C.人口出生率 D.环境质量
33.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均效益,AC:城市人均生活费用。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 )
①P1 ②P2 ③P3 ④P4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小题。
34.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5.对图中路线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二、综合题(共30分)
1.(18分)读我国及某局部地区放大简图(下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名称:铁路线甲乙 __, D地形区 ____。(4分)
(2)己为我国第三大岛 岛,形成该岛屿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___。(4分)
(3)AB两地共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C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4分)
(4)图中C区域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请从交通、市场、资源等方面简要评价该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6分)
2.(12 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材料一:美国地理略图。
材料二:美国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沿线部分城市资料表
(1)从纽约至盐湖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这说明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__________洋。(4 分)
(4)图中水果蔬菜基地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畅销全美及世界各地,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水果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8 分)
高一上学期地理寒假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内容。所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2.从城市化的水平看比较高,说明该区是中国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所以排除C、D。再从人口总量来看,目前上海的人口大约2500万人,所以应该是江苏省。
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B
4.A
【解析】
3.四省区相比较,贵州省经济落后,人口迁入较少,自然增长率高。图中②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迁入最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根据④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迁入多,判断为江苏省。江苏省人口迁入多是因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5.C
6.A
【解析】
试题分析:
5.Ⅱ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数量在增加,所以Ⅱ阶段的人口大于I阶段;因受I阶段人口增长的影响,Ⅱ阶段劳动力人口占较大比重,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Ⅲ阶段人口出生率很低,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会出现老龄化问题;而②拐点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③拐点人口出生率上升,是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所引起的。故选C。
6.新出生的人口,十年内不会成为劳动力,所以不会影响劳动力的规模;而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所占比例大小,单独二胎政策,会使总人口增加,所以使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减小;婴幼儿人口会增加,其用品水量增多,进而影响相关产业;婴幼儿数量的增多,所需医疗教育资源会增加。故选A。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7.B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甲乙区域河流均为夏汛,甲夏季气温高,冰雪大量融化,河流出现汛期,乙区域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不正确的选C项;甲为盆地,周围是山地,河流向中心流,乙区域中间高,四周低河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呈放射状。
8.甲位于暖温带,距海远,降水少,夏季光热充足;乙位于热带季风,夏季热量充足;两区域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价格低,所以选B。
考点:不同区域河流特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
9.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概念城市首位度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说明广东省广州以外其他城市发展加快,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产业转移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广东矿产资源缺乏,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特点。
10.A
11.C
【解析】
10.①地区在秦岭以北,是渭河平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11.陕南、陕北地质灾害多发,为贫困缺水的山区,环境承载力低。尊重自然规律进行移民,可以减轻对当地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减轻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12.A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2.该题要理解土地流转的概念。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因此根据题意该家庭农场农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土地流转,只有A正确。
13.依据图文:种养结合的家农场,养殖基地畜便连续两年还田,反映出:化肥用量在下降,土壤矿物质不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在增加,因此A、B、D错;种养结合使农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适应性增强,C增强。
考点:土地流转的理解;种养相结合的家庭农场生产方式的优点。
14.C
15.A
16.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4.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故C项不正确。
15.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要以小城镇的发展为重点,故A项正确。
16.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二是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故选B项。
17.B
18.C
19.B
【解析】
17.由图可知,太行山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
18.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
19.石家庄、株洲都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分布在图示太行山东麓。
20.A
21.A
【解析】
20.试题分析:清洁生产的目的是从原料的开采开始,一直到产品的最终报废处理的整个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选A。
21.试题分析: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绿色广告)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它的生产、使用以及它用后的处理、设置,都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低害、无污染或少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有利人类居住环境或身体健康的特点。故选A。
22.A
23.D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22.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发展,交通工具增多,消耗能源增加,释放的热量增多,正确答案选A。
23.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再加上水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青草沙水库是上海提供优质水源的水库之一。正确答案选D。
24.上海输沙量减少,沿海滩涂生长减缓;风暴潮频发,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加大;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热岛效应、水库主要功能、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原因。
25.A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是我国东部某大城市,a线为7月平均气温曲线,越近市中心地区,温度越高;b为土地价格曲线,越近市中心价格越高,在距市中心4km处上升主要是交通交汇处,地价越高;d是工业用地比例曲线,越近市中心工业用地比例越低,在距市中心2Km处工业用地比例高,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人口密集区;c为常住人口密度曲线,应在靠近市中心的郊区密度最大。选A正确。
26.由图可以看出:2010年比2002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土地价格上升了,常住人口密度增加了,工业用地比例是在市中心下降,在郊外上升了;说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了,D错;中心区规模扩大了,C错;工业用地趋向于郊外,且用地比例增加,B错;人口、工业趋向于郊外,说明交通通达度提高了,选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影响因素。
27.C
28.A
【解析】
试题分析:
27.济南比青岛城市规模是同一类的城市,潍坊不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青岛和济南是核心城市,图中铁路和高速公路将城市连接起来,发达的交通是构建都市圈的核心条件,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第二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8.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山东半岛,水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资源少,所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此题不难,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判断城市规模和核心城市,结合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判断该地区城市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和环境承载力。
29.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信息表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下降,不是人口数量在减少,A错。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负担仍不断加重,B对。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 ,人口总数仍在增加,就业困难问题并未解决,C错。我国人口死亡率在降低,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错。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人口问题。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地铁连接的是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不可能每个站点都形成卫星城,A错。地铁交通便利,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B对。三条地铁线交汇点在中心城区 ,这里的交通通达度最高,不会出现空心化,C错。城市地铁是客运线,沿线不会有大量工业区,D错。
考点: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布局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31.C
32.B
【解析】
31.由图可知,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西、南部郊区,增长幅度大。
32.西、南部郊区地价相对较低,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大。
33.B
【解析】对居民来说,是城市中人均效益高,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高,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低,城市人均生活费用低等就是最适合;对决策者来说是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低,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高是合理的。选择B项。
34.D
35.D
【解析】
34.丁处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35.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
二、综合题(共30分)
1.
(1)京沪 三江平原 (4分)
(2)崇明岛 流水沉积作用 (4分)
(3)水土流失 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4分)
(4)发达的水陆交通;广阔优越的市场;本地区矿产资源缺乏,特别是能源资源(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海陆位置可以判断,乙城市是上海市,丙城市是杭州市。电站戊是核电站,是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
(2)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于河道变宽,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岛屿。
(3)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都有水土流失现象。黄土高原主要是由于土质疏松;南方丘陵主要是由于地表的起伏大。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南方丘陵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4)C是沪宁杭工业区。本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但是矿产资源缺乏,特别是能源资源短缺。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地理。
2.
(1)减少(2分) 大西洋(2分)
(2)(自然条件)
①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地形复杂多样,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社会经济因素)
③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 ④交通便利;
⑤冷藏保鲜技术先进(或农业科技水平高)。(答对4点得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从纽约至盐湖城,正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结合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到,降水量减少。越往内陆降水少,说明到达的海洋水汽减少,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2)图中水果蔬菜基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位于西部沿海,地形复杂多样,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有铁路与国内相通,空运、海运等交通便利。美国是发达国家,冷藏保鲜技术先进,农业科技水平高,产品可以远距离运输,所以国内外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成因,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地理寒假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745001.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高一年级地理寒假作业(六)答案参考
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
四川省武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无答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