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都有满腔的热情和旺盛的求知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后,发现很不适应,成绩下滑,有些学生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现象,这令许多同学感到手足无措,非常茫然、困惑,自信心丧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应对策略。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惑的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体现出“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数学语言更抽象了,思维方法更理性了,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历来学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加之时间紧、难度大,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因此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而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度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高中教材中不但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高中习题类型复杂多变,教师不可能讲各种习题类型,这对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新生来说,自然不适应。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心理原因
学生初三下学期为迎接中考紧张了一学期,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紧接着两个多月的放假,一般学生均不看书,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不少学生在新鲜后,认为高考还早,不必开始就如此紧张,这种突击取胜的侥幸心理,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度过“困难期”的对策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
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针对这些问题可安排一些讲座,学生收益会不小。
二、优化课堂教学
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安排一定时间讲衔接教程,如二次函数、方程问题,因式分解等问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其次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718861.html
相关阅读:高一政治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高一语文基本和提升学习方法
高一历史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生的完美学习方法
高一必读:有效提高成绩的“错题本”小工具